王清華就半開玩笑的問道:“既然連李老都求之不得的東西,你們父子倆是怎麼弄來的啊。難道說你們父子的神通比這位李老還要大?”
錢坤神秘道:“我們父子的關係,當然沒有人家李老的神通大了。但很多事情並不是誰的神通大,誰就能弄到好東西。這些事情,還要將就個機緣。”
王清華推了錢坤一把道:“你小子少給我來這一套,什麼狗屁機緣,我看肯定是你父子二人向別人巧取豪奪的東西。實話給我說,到底是什麼東西。”
錢坤再隱瞞就沒意思了,對王清華笑笑,去了父親的房間,一會提過來一個密碼箱,放在王清華的麵前,利索地對上了密碼,將箱子打開了,又一層一層將黃色的綢緞打開了。一雙小的不能再小的繡花鞋就露了出來。
“這就是你所謂的寶貝?”王清華用兩根手指將繡花鞋從密碼箱中夾出來,“這玩意恐怕有些年月了吧。你說李老就喜歡這破玩意?”王清華將繡花鞋挑起來,皺著眉頭問道。
錢坤笑了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個人愛好不同嗎。現在收藏什麼的都有,李老就是喜歡收藏這些稀奇古怪的女人東西。聽我家老爺子說,李老家裏像這樣的繡花鞋有好幾箱子呢。不過沒有一雙能超過這雙的。”
王清華問:“你送的這雙繡花鞋有什麼好呢?”
錢坤道:“好倒沒什麼好的,就是曆史比較悠久,是元末明處時富家小姐的繡花鞋。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富家小姐的祖上曾是元朝廷的重臣,叫什麼察爾窩闊台。你也大概知道,外族入住中原後,一般是要對中原的一些風俗進行革新。元朝時期的革新沒有清朝時‘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那麼嚴重,但是對中原女人纏腳卻恨惡痛絕,明令禁止女人嚴禁纏腳。對女人纏腳,要施以重型,跺去雙腳,以示懲戒。而元朝重臣的後代子嗣都要纏腳,就是對曆史的一個佐證和反駁。在曆史考據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王清華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你少在這兒胡說八道了,你剛才的話從邏輯上都講不通,不要什麼考據了。一雙繡花鞋,你怎麼知道就是元末明初的?”
錢坤笑了笑道:“說來也是這位做鞋的富家小姐有心,當然也可能是作為富家小姐閑的實在沒事幹,竟然在鞋幫子裏麵繡上了做鞋時的年月和自己的大名。要不然我們這麼可能知曉呢。”
王清華將鞋幫子翻過看了一下,裏麵果然有兩行小字:紮爾哈伊高娃,正至十六年八月廿六日。也就是說,這雙繡花鞋是一個叫紮爾哈高娃的蒙古貴族姑娘,於元文宗皇帝末期,在自己的閨房中做的。當時正是朱元璋帶領徐達、常遇春一幫草莽豪傑起義的時候,而這位姑娘竟有閑情逸致在閨房中膜拜中原女人纏足的陋習。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忽必烈能用金戈鐵馬馳暢萬裏,卻滅不掉中原文化的一個陋習,別說的忽必烈了,就是此後的清朝的幾位明君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也隻能對此表示愛莫能助。這一點在泱泱華夏文明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王清華看完了,重新將繡花鞋放進密碼箱裏麵,還是覺得不以為然道:“這玩意是真是假,恐怕很難鑒別,元朝到現在已經有數百年的曆史了,這鞋又是純布料做的,怎麼可能保存的這麼完好。我看八成是後來的人做的。”
錢坤不能直接駁回王清華的觀點,隻能就是論事道:“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話鋒一轉接著問道:“你知道,我家老爺子為了這雙繡花鞋花了多少銀子嗎?”
王清華不解問道:“多少,總不會超過這個數吧。”說著伸出了一個手指頭,意思是一萬。
錢坤馬上道:“三哥,給你交個底兒吧。為了這雙繡花鞋,老爺子整整花了這個數。”說著也伸出了一個指頭。
王清華就有些驚訝地問:“你是說十萬?也未免太誇張了吧。一雙破鞋,值這麼多嗎?”
錢坤搖了搖頭道:“三哥還少說了一個零,整整一百萬。”說怕王清華心裏過意不去,就解釋道:“其實這雙鞋並不值那麼多錢。關鍵是收藏這雙鞋的老太太實在太刻薄了,說她不要金不要銀,隻要我家老爺子給他們村建一座標準小學就可以了。老爺子也正好想捐助一下貧困山區,就同意了。馬上給了村裏一張百萬支票。老太太倒沒什麼,隻是將繡花鞋雙手送給了老爺子。那村長激動的差點沒哭出來。非要用老爺子的名字給學校命名。你想這不要鬧笑話嗎。老爺子就死活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