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品行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請你把手伸過去;當別人陷入絕境時,請你在幫助他時,別吝嗇付出你的尊敬;當別人犯錯誤時,請別忘記你的寬容與原諒……
人與人之間這一次次友善的碰撞,會讓你和別人都收獲來自心靈深處的感動,這種感動彌足珍貴,會陪伴我們走過善良的一生。
達尼想要紅帽子
不管是紅色的帽子,還是綠色的帽子,隻有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帽子。
狗獾達尼一家三口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狗獾爸爸和狗獾媽媽很愛達尼,達尼也一直努力做一個好孩子。但是最近有一件事情,讓達尼有點煩惱。達尼有一頂綠色的帽子,但是他很不喜歡這種綠色。
每天放學回家,達尼總是一把將這頂綠色的帽子從頭上扯下來,狠狠地摔到地上,大叫道:“我恨死這頂帽子了!為什麼我非得戴這頂帽子呢?我想要一頂紅色的!我們班上所有同學的帽子都是紅色的!”
每次,狗獾媽媽都會耐心地從地上把帽子撿起來,遞給達尼,說:“這頂帽子不難看,它多漂亮呀!綠色比紅色更適合你!”狗獾爸爸說:“你為什麼非要跟別人一樣呢?別人有的東西,你不一定非要擁有!”
聽爸爸媽媽都這麼說,達尼失望極了。可是,他生完氣後想了想,決定還是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於是,第二天達尼依舊戴著那頂綠帽子去了學校。可是跟以前一樣,達尼還是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你們看,達尼戴著一頂綠色的帽子!”“對呀,要多傻有多傻!”“為什麼他不跟我們一樣戴紅色的帽子呢?”
調皮的同學們對著達尼的帽子議論紛紛。達尼難過極了,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來。放學後,達尼沒精打采地回到了家。今天,他沒把帽子摔到地上,而是直接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狗獾爸爸一看達尼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偷偷對狗獾媽媽說:“我們得想個辦法才行呀!”狗獾媽媽說:“是呀,我們要讓達尼高興起來!”
狗獾爸爸坐在沙發上,抽著煙冥思苦想。狗獾媽媽也坐在沙發上,皺著眉頭冥思苦想。突然,狗獾爸爸開口說道:“我有個主意!我們可以把綠帽子染成紅色的呀!”
狗獾媽媽也讚同:“這真是個好主意!”可是狗獾的家裏是沒有染料的。要到哪裏去找紅色的染料呢?狗獾爸爸和狗獾媽媽坐在沙發上,又陷入了沉思。突然,狗獾媽媽一拍腦袋:“有了!花朵不正是紅色的嗎?我們可以采集花朵,擠出紅色的汁液呀!”於是,爸爸媽媽一起穿好大衣,拿起籃子,一起衝出家門去采集花朵。
野外的鮮花真多呀!各種顏色的都有,但是爸爸媽媽隻需要紅色的花朵。還好,紅色的花朵最多。沒多久,兩人就采集了一大籃子紅色的花朵。花朵新鮮極了,閃著鮮亮的、晶瑩的紅色。
爸爸媽媽回到了家,把所有的花都搗碎,濾出了紅色的汁液,塗到帽子上。這是多麼新鮮、純正的紅色呀!這頂紅帽子做好後一定比所有的紅帽子都要好看。等他倆忙忙碌碌地做完這一切,天都已經大亮了。
於是,爸爸媽媽趕緊來到達尼的房間,悄悄把帽子放到了達尼的床頭,就去做早飯了。達尼一覺醒來,一睜眼就看見了那頂鮮豔的紅帽子。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達尼以為他自己還在夢裏呢!他伸出手輕輕地碰了碰—是真的!達尼忍不住高興地尖叫起來:“紅帽子!我有紅帽子了!我有紅帽子了……”
爸爸媽媽聽到了達尼的喊聲,趕緊跑了過來。但是他們一看到達尼就都哈哈大笑起來,笑得止都止不住。原來,帽子還沒幹呢,達尼一戴到頭上,帽子滴下的紅色汁液就把達尼的頭和臉全染紅了。
但達尼可不在乎這個呢,他高興地去吃早餐了。趁達尼吃早飯的時候,爸爸媽媽趕緊用吹風機把帽子吹幹了。吃完飯,達尼戴著紅帽子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同學們驚奇極了,他們非常羨慕達尼的紅帽子,因為這是一頂神奇的帽子—它能引來很多蜜蜂。要知道,能跟蜜蜂交朋友是每隻狗獾夢寐以求的事呀!
可是,為什麼達尼的帽子有這種魔力呢?達尼的同學們百思不得其解。
你們明白是怎麼回事嗎?原來,達尼的帽子是用花的汁液染成的,所以帽子帶有天然的花香,這樣一來,蜜蜂就被吸引過來了。因此,達尼也交了許多蜜蜂朋友。蜜蜂們常常送給達尼各種各樣好吃的蜂蜜,所以達尼總是有吃不完的蜂蜜。
同學們簡直要羨慕死了!因為蜜蜂實在太喜歡這頂帽子了,達尼決定:幹脆把這頂帽子送給蜜蜂吧!現在,雖然達尼沒有了紅帽子,但是他依然快樂得很,甚至更快樂了。
“別人有的東西,我不一定非要擁有。”達尼說,“而且,別人有的東西,不一定就適合我。”
達尼越來越快樂,爸爸媽媽看著他,欣慰地笑了。
撰文/克裏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編譯/甘盛楠
健康人生/
我們總是容易羨慕別人擁有的一切,卻忽略了自己的所得。其實,別人身上那些在你看來光鮮無比的東西,並不一定真的適合你。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根本無需去羨慕別人。而且,隻有付出自己的勞動和努力摘到的果實,才是最香甜的。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對別人所擁有的東西過度羨慕,極有可能形成嫉妒心理,嚴重者甚至會在行為上試圖削弱或排擠對方,以求獲得心理上的快慰。在家庭教育中,發現孩子產生了嫉妒心理,家長應從提高認識、開闊心胸、加強修養三個方麵幫助孩子,切忌粗暴對待,草率處理。
一心想當班長的莉莉
莉莉在班裏一直品學兼優,在這次班委會競選中,她信心滿滿,覺得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當上班長,但是結果卻以幾票之差敗給了彤彤,這讓莉莉難以接受,於是,她跑到老師那裏說彤彤抄別人的作業,上課不遵守紀律……而事實上,這些“罪名”彤彤根本就沒有。你怎麼看待莉莉的做法?
你的做法/
A.莉莉居然跑到老師那兒打小報告,而且還撒謊,怪不得當不上班長。
B.我想莉莉是被嫉妒心衝昏了頭腦,沒當上班長應該從自身多找找原因,怎麼能因此而破壞別人的聲譽呢?
C.莉莉對自己太過自信了,以至於認為自己一定能當上班長。這種過度自信導致她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所以出現了因嫉妒而撒謊的嚴重後果。
點評/
選A的同學:
莉莉這樣做的確不對,如果不加以改正,恐怕以後也當不上班長。
選B的同學:
你說得很好,莉莉的確是因為競選失敗而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她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選C的同學:
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自信是優點,但是過度自信卻是缺點了。
所以B和C都是正確答案。
專家悄悄話/
有的同學認為,嫉妒比自己強的同學能促使自己積極向上。的確,嫉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個人發奮努力,但是這種努力隻是建立在一種為了滿足自己的極端心理需求的基礎上而已,所以,嫉妒是表麵上的催人奮進,在根本上還是侵蝕人的心靈。因此,同學們一定要認清嫉妒的本質,並遠離嫉妒。
讓責任心沒有劃痕
責任心就像一顆種子,把它埋入孩子稚嫩的心靈,施以正確的指導,它必會長成參天大樹。
剛剛搬到新家收拾完畢,躺在沙發上,看著光潔發亮的家具,我內心充溢著快樂和滿足。打開電視,裏麵正在播一期教育孩子的訪談節目。
主持人:“魯媽媽,請問在現實生活中,您的兒子是否打壞過您最喜歡的東西?您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魯媽媽:“相信打壞東西這樣的事情在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中都發生過,我們家也不例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剛搬到昌平新家的時候,我很喜歡我們家的木地板,於是買了個大大的花瓶擺在客廳,裏麵再插上幾束幹花,別有一番風味。我的兒子也特別喜歡那木地板,總是愛光著腳丫在上麵走來走去。可是有一次,因為地上有點水,兒子不小心滑了一跤,把花瓶撞倒摔碎了。當時,兒子嚇得滿臉通紅,鼓著小嘴。而我看到他那個樣子,也不忍心再責怪他,我知道他肯定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來,因為太喜歡那個花瓶,我把它又放到了客廳的牆角,把被摔碎的一麵衝牆,這樣看起來跟好的沒有什麼區別,而花瓶再也沒有被碰倒過。所以,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換個角度來看,並不都是孩子的錯。”
這時,兒子跟著爺爺從外麵遛彎兒回來了。我趕緊進廚房做飯。
飯好了,喊兒子吃飯。可兒子小屁股坐在茶幾上就是不肯起來,惹急了,我直接過去把他抱了起來。剛抱起來我就發現,棕紅的茶幾上有著一道亮白亮白的劃痕,就像一條被曬幹了的蚯蚓,打攪了荷塘的美夢。我的氣不打一處來,剛要舉起手,瞥見電視上魯媽媽離場的鏡頭。於是,我把兒子摁到沙發上,指著那道劃痕,問兒子:“這是怎麼回事,你能說說嗎?”“我用小刀劃的。”“為什麼要用小刀劃?”“我想看看茶幾結不結實。”“結果呢?”“不結實。”兒子詭秘地眨了眨眼,就好像我是他的小夥伴,他要把新發現的秘密告訴我一樣。
我笑了。我想,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不能因為好奇,做錯了事情,就簡單地懲罰他們。雖然這樣的懲罰可能會讓他們不再去破壞東西,不敢去違反紀律……可是,或許也會讓他們的責任心從此有了劃痕,讓他們不敢真正地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如果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能夠發掘出真正的原因,並給予適當地引導,這樣是不是更能培養出一個敢作敢當的男子漢呢?
吃飯的時候,兒子把爺爺夾到他碗裏的雞腿送到了我碗中,“媽媽,你原諒我了嗎?”看,兒子是知道他自己做錯了的,而且從此他不會再拿小刀去劃茶幾了,因為他知道了茶幾不結實,會被劃出傷痕。
撰文/劉香玉
健康人生/
Healthy Life
責任是上蒼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如果你在考驗麵前逃匿了,那你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如果你在考驗麵前勇敢承擔了,那麼道德的讚賞也必會眷顧於你。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能否承認自己所犯錯誤反映了孩子責任心的強弱。家長在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時候,要著重強調讓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隻要是孩子獨立行為的結果,家長都要引導並鼓勵孩子敢作敢當、勇於承擔責任。
名人堂/
Hall of Fame
在是非對錯麵前選擇承擔責任
Zhou Enlai
周恩來
為記者的失職承擔責任
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周總理讓記者拿著要在會議上發表的宣言初稿等大會通知,每通過一段就往北京發一段。可是記者的辦公桌靠近窗戶,有幾段文字被風吹走了。等發現問題時,《人民日報》已經印了二十四萬份,周總理非常生氣。當記者匆忙趕到周總理辦公室時,周總理隻讓記者看看他寫給中央的電報。在電報裏,周總理一個字也沒提到記者,隻說“應負失職之責,請中央給予處分”。
Jimmy Carter
吉米·卡特
在國家大事麵前主動承擔責任
在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作戰計劃失敗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並沒有大發脾氣,責怪任何相關工作人員,而是立即在電視裏對全體民眾發表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僅僅因為這一句話,卡特總統的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以上。
Ronald Reagan
羅納德·裏根
為打碎的玻璃付賬
一個十一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鄰居很生氣,向他索賠12.5美元。這12.5美元對小男孩來說可謂天文數字。男孩把闖禍的事告訴了父親,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筆錢是我借給你的,一年後要分毫不差的還給我。”男孩賠了錢後便開始艱苦地打工。終於,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把這“天文數字”分毫不差地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
未捅破的秘密
父親是個搓澡工,這讓兒子覺得很丟臉。
為了讓兒子在同學麵前不再自卑,父親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我的父親是個搓澡工。我已經很大了,也沒人喊我的大名。大家看到我就說,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學習不賴。即便他們是在誇我,我也會遠遠地走開。
記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衝涼澡,父親說:“小子,來,我給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熱地說:“你給別人搓去吧,我用不著你搓。”說完後,我把剩餘的水一下子兜頭澆下來,一轉身,就進屋去了。黑暗中,隻剩下父親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裏。
我為有這樣一個父親而感到丟臉。
上初中時,語文老師曾經出過一個《我的父親》的作文題目,同學們都有寫不完的話。整整一節課,我卻隻寫了幾行字,我不知道怎麼去寫我那每星期都到城裏為人家搓澡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