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Healthy Life
有了母愛,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曆史的延續。我們生命的胚胎自萌芽那一刻起,血肉就和母親緊緊相依,難以割舍。等到我們長大了,母親也老了,可是母親仍然會用她最後的生命之火,向我們源源不斷地傳輸著生命的力量,鼓勵我們堅定、勇敢地前行。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母愛支撐著蒂姆勇敢前行,奏出感人至深的音樂!相信從此以後,蒂姆能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愛中成長起來的,隻是我們有時候不懂得珍惜。當父母在你耳邊說教時,你是否認真聆聽?請你在感到厭煩的時候,想想父母有多愛你。
怕鬼的小濤
一天,小濤讀了嶽飛的英勇事跡,很受鼓舞,他覺得自己膽子太小,很難成為英雄人物,於是就背著父母偷看了一部鬼片。讓他沒想到的是,看鬼片不但沒把膽子練大,反而把他嚇得每天晚上做噩夢,甚至不敢獨自出門,更不敢告訴爸爸媽媽,怕爸爸媽媽批評他,也擔心說出來難為情。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有什麼好建議嗎?
你的建議/
A.說出自己怕鬼的實情,根本無需難為情,誰沒有害怕的時候呢?
B.世上根本沒有鬼,小濤就是自己嚇自己。而且,偷看鬼片可不是練膽子的好方法,再說人家嶽飛天生勇敢,可不是靠看鬼片練出來的。
C.看鬼片害怕很正常,小濤不應該瞞著父母,應該讓父母幫助他走出鬼片的陰影。
點評/
小濤的確是自己嚇自己,不過既然如此害怕了,就應該想辦法擺脫恐懼的心理,跟父母或者朋友說出實情並尋求幫助是他最應該做的事。
以上選項都是正確答案。
專家悄悄話/
其實,誰都有害怕的時候,所以同學們不必為自己的“恐懼”而感到難為情。另外,覺得自己膽子太小的時候,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鍛煉自己的膽量,比如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而看鬼片絕對是個壞主意。因為過度的驚嚇不僅會影響睡眠,嚴重時還會導致精神障礙。另外,同學們應該慎重選擇電視、電影的內容,避免觀看過度血腥、暴力的場麵。
你的世界,來自你心的光亮
世間萬象不過一鏡而已,你給它天籟之音,它便許你絲竹管弦之樂;你給它十分相愛,它便予你蓮花處處開。
他是我的博友,輕快幽默的文筆,常令人捧腹不已。這樣睿智通透的一個人,也有煩惱的時候。
他和傑曾是關係很“磁”的朋友,傑平時喜歡亂花錢,遇事就找他借,他每次都爽快地答應。傑生病住院,他不僅墊上醫藥費,還專門請假,到醫院陪護他。
有一天,他發起高燒,正好傑打來電話,他讓傑幫忙買些藥。可等了大半天,沒見傑的影子。病好後,他問及此事,傑說自己粗心,把這事給忘了。
同事打趣道,前兩天上司生病,你跑前跑後,服務倒是挺周到。傑神色有些尷尬,他寬宥地一笑,沒再多說什麼。
不久後,傑被調到另一個部門,提升為業務經理。他約傑出去玩,傑以種種理由搪塞,見到他,很少主動打招呼。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真心對待他,即使對方有做得不當的地方,也盡量去包容他,為什麼得不到相應的回饋和尊重。
其實,類似的情景在人際交往中並不鮮見。
她和娜從小玩到大,是要好的姐妹。後來,她經別人介紹,結識了一位男友,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長得又英俊,她瘋狂地迷戀上他。她怕因此冷落娜,約會時經常喊上她,仨人一起吃飯、逛街、看電影。
誰曾想有人傳言,男友和娜談起了戀愛。她隻覺眼前一黑,胸口像被針紮了似的疼,說不出的難受。她跑去質問娜,娜淡淡地說,愛情的事,沒法說對錯。
她轉身離去,走在風裏,淚不停地流。此後多年,她心扉緊閉,走不出往事的陰影。
前段時間,我到南方的一座小城,尋訪一位舊友。記憶中的她,說話如吳儂軟語,聲音那麼動聽。年少時的我們,是形影不離的夥伴,有說不完的悄悄話。
剛轉學時,我們還通過幾年信,這些年聯係不多,但我一直掛念著她。
我到了她居住的街巷,附近正在拆遷,灰塵蕩得彌天漫地。沿著樓牌號找下去,我看到了她。
她剛從外邊回來,頭發亂蓬蓬的,懷裏攬著大白菜。她身後跟著個小男孩,她邊走邊吵,嗓門很大,孩子不停地哭。
她認出了我,把我讓進屋裏,沒說上幾句話,話題又繞到孩子身上。
她絮絮地說著,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我是懷著怎樣的一腔熱情,千裏迢迢來尋她。坐了一會兒,我起身告辭,她甚至連挽留的話都沒多說一句。
我們會原諒陌生人無心的過錯,卻無法坦然接受朋友的辜負、傷害或漠視。
自己很看重的一份友情,結局竟是如此潦草。那種感覺,就好比你被美妙的音樂所吸引,聽得如癡如醉,樂曲卻戛然而止,讓你心裏空空的,很無奈,也很失落。
直到那天,我讀到這樣一句話:世間萬象不過一鏡而已,你給它天籟之音,它便許你絲竹管弦之樂;你給它十分相愛,它便予你蓮花處處開。你的世界,永遠都是來自你心的光亮。
我很難形容那一刻的感覺,仿佛一束光芒,穿越內心深處,驅散積壓在心中的陰霾。
漫漫人生路上,我們總會遇見一些人,相伴走過一段芬芳的心路。倘若此後不得已而分離,隻是緣分已盡,仍要心存感念,默默地道聲祝福。唯有內心充滿光亮,你才有可能用熱誠與善良,成就另一段情義,使其在紅塵中潤澤成珠。
撰文/顧曉蕊
健康人生/
Healthy Life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隻要我們相信心態的力量,調整好心態,勇敢地去麵對生活上的一切不如意,勇敢地走下去,那來自心靈的光亮也會將我們籠罩。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良好的心態對我們的生活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培養良好的心態。當我們遇到矛盾、衝突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分析問題,盡量使自己的心態平和、心胸豁達,相信再難解決的問題也終究會有解決的辦法。
壞脾氣的小雷
小雷很喜歡打籃球,而且球技相當不錯,但是在球場上總是和其他同學發生衝突。有一次,他又和幾個同學一起打球,沒多久,他就因為別人沒有及時傳球而大發脾氣,結果大家不歡而散。此後好長時間都沒有人再跟小雷一起打球了,他非常後悔。你怎麼看待小雷的做法?
你的建議/
A.亂發脾氣真是太討厭了,換作是我,我也不跟他一起打球。
B.即便小雷球技高超,也得給別人投籃的機會啊,怎能一個人獨霸籃筐呢?太自私了。
C.小雷的壞脾氣一定是驕傲惹的禍,他自恃球技出眾就不可一世,盲目自大,我勸他改改這個毛病。
點評/
選A的同學:
亂發脾氣的確不該,不過冷落他人也不是一個好主意。
選B的同學:
籃球是團體項目,每個人都應該獲得表現的機會,小雷這樣做的確有些自私。
選C的同學:
驕傲自大是很多孩子產生壞脾氣的重要原因。小雷應該主動找同學道歉,並改掉驕傲的壞毛病。
所以B和C都是正確答案。
專家悄悄話/
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說:“在你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個圈。”這是一個緩和情緒、冷靜頭腦的好方法。你也可以暫時離開讓你生氣的人和環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冷靜下來後氣也就消了。
三個乞丐的故事
乞丐也有尊嚴嗎?答案是有!乞丐也有與富人一樣的尊嚴。
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富。如果他擁有大量的財富,卻缺少高尚的道德,他就不會真正得到別人的尊重。相反,即便這個人非常貧窮,但是隻要他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在我的記憶中,有三個關於乞丐的故事一直令我難忘和感動。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中國。
一個乞丐來到一所庭院向女主人乞討。女主人覺得乞丐很可憐,因為他失去了右臂。但是女主人並沒有露出憐憫的神色,而是指著院門口附近的那堆磚,對乞丐冷冷地說:“請幫我把這些磚搬到屋後的儲藏室裏。”
乞丐很生氣:“你沒看到我隻有一隻手嗎?你怎麼能忍心讓我去搬磚呢?”
女主人二話沒說,徑直走到那堆磚前,用一隻手搬了一塊磚到屋後的儲藏室。“我用一隻手能搬,你為什麼不行?”
乞丐沒有辦法,隻好用僅有的一隻手搬起磚來。兩個小時後,他終於氣喘籲籲地搬完了所有的磚。女主人見狀,遞給了乞丐一條潔白的毛巾。乞丐接過毛巾仔仔細細地將自己淌滿汗水的臉和脖子擦了一遍,潔白的毛巾頓時變得又髒又黑。隨後,女主人遞給乞丐二十塊錢。乞丐接過錢說:“謝謝你!”
女主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應得的報酬。”乞丐向女主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後就上路了。
很多年以後,一個衣著體麵的人來到這所庭院。這個人右臂的衣袖是空的。他無限感慨地對女主人說:“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一個乞丐。是你讓我懂得了人格的尊嚴。現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女主人已經不記得這個人了,她隻是淡淡地對他說:“這是你自己幹出來的。”
獨臂董事長提出要給女主人報酬,並邀請她和她的家人到城裏過富裕的好日子。可是女主人婉言謝絕了:“我們不能接受你的饋贈,因為我們全家人個個都有兩隻手。”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俄國。
一天,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一個窮人走到他麵前向他乞討。屠格涅夫很想幫助他,可是他的手在口袋裏摸了好一會兒也沒摸到一分錢,於是他又尷尬又抱歉地說:“這位朋友,實在對不起,我把錢袋忘在家裏了,身上也沒帶任何吃的東西。”
那人卻突然緊緊拉住屠格涅夫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
屠格涅夫既慚愧又詫異地問:“你謝我什麼呢?”
那人說:“我原想討點東西吃掉後就去自殺,沒想到你稱我為朋友,你給了我活下去的自信!”
人們也許會問,屠格涅夫的言行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我想,這是因為乞丐從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尊重”二字。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美國。
一個富商在街上散步,他遇到了一個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年輕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在刺骨的寒風中啃著發黴的麵包。富商立刻生起了憐憫之心,便掏出十美元塞到了年輕人的手中,然後掉頭就走了。沒走多遠,富翁忽然覺得這樣做有些不妥,於是又折了回去。他從地攤上撿起兩本書後,對年輕人說:“非常抱歉,我剛才忘記拿書了。”隨後又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補充道:“其實,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三年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他飽含感激地對富商說:“先生,您可能已經忘記我了,但是我一直記得您。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擺地攤乞討的命運,直到遇到您,您對我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是您的這句話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撰文/佚名
健康人生/
Healthy Life
自尊是人的天性,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落魄者的自尊最脆弱,也最容易被摧毀。尊重,給了落魄者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讓他從此積極地麵對人生;尊重,給了落魄者雄心和信心,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尊重不分貴賤,不分高低。
培養策略/
Training Strategy
孩子在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家長的行為,並以家長為楷模,所以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你真心地尊重他,他才會真心地尊重你。作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尊重孩子:善於傾聽,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與孩子平等交談,尊重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允許孩子有不同甚至反對的意見。
自尊心測試題
下麵是十道自尊測試題,可以幫助你測測自己的自尊程度。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下麵的描述給出符合自己的選擇。A 非常符合,B 基本符合,C 不符合,D 很不符合。
1.你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至少與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2.你覺得自己有很多好的品質。
3.歸根結底,你傾向於覺得自己絕不是一個失敗者。
4.你認為自己能像大多數人一樣把事情做好。
5.你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
6.你覺得周圍的朋友都是喜歡你的。
7.總的來說,你對自己是滿意的。
8.你希望能為自己贏得更多尊重。
9.你時常感到自己定會有所作為。
10.你並不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答案與點評/
以上題目,選A得4分,選B得3分,選C得2分,選D得1分。將各題得分加起來即為總分。
30分以上:說明你的自尊程度較高,能較好地肯定自己,接納自己。
20~30分:說明你的自尊程度一般,多數時候能肯定自己,接納自己,但對自己的信心仍有動搖的時候。
20分以下:說明你的自尊程度較低,你在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否定自己,被動、退縮的狀態。
專家悄悄話/
尊重是別人給的,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懂得自尊的人才會去尊重別人,同時得到別人的尊重。
為我唱首歌吧
由七個孩子組成的合唱隊也許不夠宏大,他們的歌聲也許不夠動聽,但卻足以感動所有人。
倫敦兒童醫院的這間小病室裏,住著我的兒子艾德裏安和其他七個孩子。艾德裏安四歲,年齡最小。最大的是十二歲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羅琳、伊麗莎白、約瑟夫、赫米爾、米麗雅姆和莎麗。除了十歲的伊麗莎白,這些小病人全是白血病的犧牲品,他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了。伊麗莎白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和一頭閃閃的金發。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伊麗莎白的耳朵做了一次複雜的手術,大概再過一個月,她的聽力就會完全消失。伊麗莎白熱愛音樂,她唱起歌來聲音圓潤舒緩、婉轉動聽,顯示出超人的音樂天賦。這更讓人為她的未來感到悲哀。
伊麗莎白也特別喜歡聽別人唱歌,就像她喜歡自己唱歌一樣。每當我給艾德裏安鋪好床後,她總是請我去兒童活動室。她讓我坐在她身邊,緊緊握住我的手,懇求道:“請給我唱首歌吧!”
我怎麼忍心拒絕呢?我們麵對麵坐著,我盡力準確地唱上兩首歌。她呢,入迷地聽著,專注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神情。每當我唱完,她就在我的額頭上親吻一下,表示感激之情。
小夥伴們為伊麗莎白的遭遇感到忐忑不安,他們決定要做一些讓她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在弗雷迪的倡導下,做出了一個決定,然後帶著這個決定去見他們的朋友—希爾達·柯爾比護士阿姨。
柯爾比聽了他們的計劃後大吃一驚:“你們要為伊麗莎白的十一歲生日舉行一次音樂會?”她不禁叫起來,“隻有三周時間!這怎麼可能!”
這時候,她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動了。她想了想,補充道:“你們真是瘋啦!不過,我試試來幫助你們吧!”
柯爾比護士一下班,就去了一所音樂學校,拜訪朋友瑪麗修女—音樂和唱詩班教師。
“瑪麗,”柯爾比說,“一群壓根沒有音樂知識的孩子組成一個合唱隊,能在三周後舉行一次音樂會嗎?”
“能。”瑪麗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也許,而是肯定能。”
柯爾比護士高興得像個小孩,“我就知道你能辦到。”
伊麗莎白去接受每天例行的治療時,柯爾比護士把這個計劃告訴了弗雷迪和孩子們,弗雷迪好奇地詢問:“這人是誰?是叔叔還是阿姨?”
“她是一個修女,也是倫敦最好的音樂學校的老師。她會來教你們唱歌,而且完全免費。”
“太棒啦!”赫米爾一聲尖叫,“我們肯定能唱好!”
事情就這麼定了。在瑪麗修女的教導下,孩子們每天都練習唱歌……當然是在伊麗莎白去接受治療的時候。這裏又有個難題,約瑟夫動過手術,不能使用聲帶了!可是怎麼能丟下他不管呢!
孩子們被安排在各自唱歌的位置上,瑪麗注意到約瑟夫正神情悲傷地望著她。
“約瑟夫,坐到我身邊來,我彈鋼琴時你幫忙翻樂譜,好嗎?”
約瑟夫驚愕地沉默了一會兒,兩眼炯炯發光,喜悅的淚水奪眶而出。他迅速在紙上寫道:“阿姨,可是我不識譜。”瑪麗微笑著低頭看著這個失望的小男孩,向他保證:“別擔心,你一定會識譜的。”
真是不可思議,七個沒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在短短三周內,就組成了一個合唱隊。就連那個“啞巴”小男孩也成了一個滿懷信心的翻樂譜者。
在伊麗莎白生日當天的下午,她被領進醫院的小教堂裏。她看到這一幕,激動得滿臉緋紅。她前傾著身體,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聽著。
盡管所有的聽眾—伊麗莎白、十位父母和三位護士—坐在離舞台僅三米的地方,我們仍然看不清孩子的臉龐—淚水模糊了視線。但是,我們能夠清晰地聽見他們的歌聲。因為演出前,瑪麗告訴孩子們:“伊麗莎白的聽力已經非常微弱了,所以你們必須盡力大聲地唱。”
音樂會大獲成功。伊麗莎白欣喜若狂,一陣紅暈讓她蒼白的臉變得光彩四溢,她的眼裏閃著奇異的光芒。她大聲說:“這是我最最快樂、最最快樂的生日!”合唱隊隊員們自豪地歡呼著又蹦又跳,約瑟夫也眉飛色舞。這時候,我們這些大人的眼淚流得更多了。
如今,那六副幼稚的歌喉已經靜默多年,七名合唱隊的成員已經在地下長眠了,但是我敢說,那個已經結婚生子的伊麗莎白,在她的記憶裏,仍然能夠聽見那六個稚嫩的聲音,快樂的聲音,生命的聲音,給人力量的聲音—它們是她聽到的最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