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廷議彈劾(2 / 2)

隻見張四知幹咳了一聲,緩緩出班道:“薛相的心思能瞞得了萬歲,卻瞞不過老朽。”

“你 ,你把話說明白了!”

張四知一陣冷笑。

“首輔劉大人即將出京,薛相身為次輔自然水漲船高!”

“哼,這與軍報何幹?”

薛國觀拂袖斥道。

豈料張四知幾步來到丹墀之上,衝著禦座之上的朱由檢伏地叩拜。

“臣彈劾薛國觀,以權謀私,視家國公器為兒戲!”

朱由檢在禦座之上被弄的哭笑不得,原本正商議軍國大事,怎麼又搞成談何扯皮了,這議題今兒跑的有點遠,身為朝議的主持人,他覺得有必要將朝議拉回正題。

“張師傅快快請起,如此何來,今日隻議軍國,彈劾一事改日再議。”

朱由檢趕緊在禦座上虛扶一下,請張四知起身。

誰知這張四知竟然匍匐不起,“萬歲不準臣所請,臣就在這丹墀之上長跪不起。”朱由檢隻好命小太監下階去扶張四知起來。

朱由檢最重誠孝,張四知是他的老師盡管有著各種毛病,但隻要無關大局,他都任其折騰,如今隻是在殿上與同僚鬧意氣,他如何能申斥?

薛國觀被張四知氣的渾身顫抖,他在幾年前任春闈考官之時曾黜了一份卷子,那卷子的主人正是張四知的小兒子,自此兩家算是結了仇,卻沒料到他竟然在這個當口來給自己下絆子。

“你 ,你莫血口噴人!”

張四知在小太監的攙扶下爬起身來,又深深彎下腰去向禦座上的皇帝也是弟子還禮,然後在轉身昂起頭,抬高了聲調。

“高陽軍事是假?老朽看你公心是假才真。”張四知咽了口唾沫,繼續道:“高陽城中坐鎮的乃是,三朝元老,先帝的老師孫稚繩。老夫此前便聽說,孫閣老他數月前便毀家紓難,變賣了所有家財修築高陽城牆,招募民壯。此事你可知曉?”

“倒是第一次聽說!”

薛國觀準備工作做的不夠,對於孫承宗在高陽的作為並不甚了解,但聽張四知說出來,心中亦是驚訝,孫承宗竟忠烈如斯。

“關錦防線你可知曉?”

“滿朝文武誰人不知?”

張四知不無得意的冷笑。

“孫閣老能把那關錦防線守得滴水不漏,就不能用那高陽城拖住韃子大軍嗎 ?如果沒有高陽城拖住韃子,恐怕遭受劫掠的省份就不止直隸一家,山東、河南、南直隸,都將直麵韃子兵鋒。你怕萬歲重新啟用孫閣老,又忌憚孫閣老之能,擔心自己進階首輔之路又多了一道障礙,竟然汙蔑這赫赫功勞是子虛烏有,你說 ,你不是私心又是什麼?”

薛國觀聽到張四知問關錦防線便已經意識到不妙,見他如此類比已經氣的渾身顫抖,關錦防線和高陽城那能是一回事嗎?遼東關外那是有朝廷的銀子來支持,又有聲威赫赫的關寧鐵騎配合才有如此成績。高陽城有什麼?孫承宗毀家紓難,他孫家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子?高陽城更是低矮殘破,還沒有一兵一卒,新招募的民壯能起多少作用也更值得商榷。

但這些道理自己明白,卻不能公之於眾,如果距此辯解否定孫承宗就正好落了張四知彈劾他謀私的口實。

至此,薛國觀有口難辯,隻有伏地向朱由檢請罪喊冤。

“請萬歲為老臣做主,張四知他血口噴人,我薛國觀敢於禦前發誓,若有半點私心,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

朱由檢麵色已經很難看了 ,但仍舊好言相勸,國家危難之時讓諸位臣工精誠團結,並沒有追究張四知對薛國觀的指責。這些對薛國觀的指責,群臣看在眼裏,心中都有杆秤,到底是不是血口噴人,都有數的緊。

薛國觀老淚縱橫千恩萬謝從地上爬起來,回歸序列,但心底裏卻一片冰涼,他知道,自己今生都無緣首輔之位了,看向張四知的目光裏也多了幾分怨毒。

眼見紛爭落地,皇帝的意思又十分明顯,楊嗣昌站出來打圓場收拾殘局。

“萬歲,高陽大功,朝廷重視也是理所應當,但戰時通訊不暢,不如派重臣攜聖旨親去一趟,有則重賞,無則勉勵。”

朱由檢不由的點頭,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

正眯著眼睛看戲的首輔劉宇亮聽楊嗣昌如此建議,頓時覺得氣氛不妙,不詳的預感襲上心頭。

注:丹墀,指宮殿赤色台階和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