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別無期(1 / 2)

大明京師城南十裏,一支百人隊伍緩緩停住,居中一位布衣青袍的老者駐足。

“諸位大人,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咱們就此別過吧!”

這位布衣青袍的老者正是曆任返鄉的兵部尚書傅宗龍,他的這次告老還鄉突然而又堅決,皇帝挽留再三,最後也隻好放他離京。傅宗龍平素裏人緣甚好,很多內封樞臣都來為他送行,一送竟走了三十餘裏。

國事日艱,朝廷動蕩給傅宗龍的南歸披上了一層更為悲涼的色彩,諸位送行的大臣都心有戚戚,這也是所謂的兔死狐悲。楊嗣昌挽著傅宗龍的手臂一副不舍神態。

“此一去不知何日再見,仲綸兄何必著急,大夥也累了,不如去前麵長亭小坐一會。”

楊嗣昌一指不遠處,灌木中果有亭子一角若隱若現。傅宗龍欣然點頭同意,他心裏十分清楚,這回南下恐怕此生都再難回到這大明京師了。

絕大多數的送行之人都在路邊休息,楊嗣昌與幾個核心人物則循著小路去往,隱在灌木中的亭子。一行走過大有柳暗花明之勢,長亭立雪,好一派詩情畫意的景色,但幾人都無心欣賞。即便送行,中心議題也離不開朝廷發生的隱秘大事。

因為李信又在京師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而且這件事連內閣都沒份參與,眾人也都是瞪大了眼睛看好戲。

“據說昨夜那馬賊部下出城剿賊,結果卻發生了叛亂,如今那馬賊已經被下了詔獄。”

將話題拐到李信身上的是一個吏科給事中,由於身份地位所限,他知道的很多都是風傳,並沒來得及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這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皇上允許逮捕那馬賊也是楊相從中出了些力氣,隻沒想到戒嚴到早上就解除了。”僅僅一夜功夫京師就在表麵上解除了戒嚴,大家夥都明白意味著什麼,它透露出一個微妙的訊息,那就是皇帝在向外界表明自己的立場,他仍舊信任李信。

“難道萬歲一早又將那馬賊放了?”

吏科給事中顯然也在這其中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蝦兵蟹將們揣測的不亦樂乎。

“這麼明顯的事還看不出來嗎?那馬賊若是真個造反,又豈能任由部下在城外行動,自己在城內任人甕中捉鱉?”

“其中另有隱情也說不定,你說咱們都能看出來的問題,以萬歲之聖明就看不出來嗎?”

兵部右侍郎站了出來,雙手虛按。

“諸位都靜一靜,這裏都是自己人,劉某也就不掖著藏著。昨夜的確是順勢除去那馬賊的大好機會,楊相與萬歲會商此事曾堅決主張寧枉勿縱,萬歲也同意下令拘捕,隻可惜啊……”

眾人嘩然,“既然萬歲同意逮捕他,因何又放了?這一夜功夫能審出個甚來?”沒人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都心知肚明,李信聖眷猶在,並且此事本身就很蹊蹺,李信若有造反之心,應當一並出城才是,又怎會蠢到留在城中,等著事敗?

就連這些朝廷大臣們都覺得陸九造反一事來的蹊蹺,但五城兵馬司的人言之鑿鑿又帶回了數十具屍體,朝廷沒理由不相信。

亭外的議論很快就傳到了亭中的幾位樞輔耳中,傅宗龍長歎一聲,國事糜爛如斯,朝廷裏還整日介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他選擇急流勇退也是心寒的徹底了。

楊嗣昌看傅宗龍的眼睛裏閃動著一絲異樣的色彩,便問道:“仲綸兄可是在懷疑此事乃嗣昌所為?”

傅宗龍沒有回答卻迎著楊嗣昌的目光望了過去,這是在無聲的發問。

“仲綸兄認為嗣昌是那種為了鏟除異己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嗎?”

楊嗣昌清除異己者有之,卻不屑這種陰謀卑鄙的下三濫手段。傅宗龍一搖頭,顯然也不認為這事是楊嗣昌所為。

壓製李信對朝廷大局無甚影響,但逼反李信卻大不相同了,李信作為剛剛獻俘不久的英雄是朝廷準備樹立典範的對象,如果連他都反了對朝廷士氣的打擊將是不可估量的。背後陰謀此事之人,很明顯並不在乎大明朝廷的利益。

“楊相可有懷疑對象?”

楊嗣昌搖搖頭,“想了一夜也沒個頭緒,但事涉京師安危,理應寧枉勿縱。”他這麼說便等於承認了昨夜曾慫恿皇帝除掉李信。傅宗龍對此深不以為然。

“李信此人若是壓製一番也無傷大局,若是他本身清白,為朝廷及理當還其清白,切莫落井下石!”傅宗龍已經無官一身輕,很多原本在位時打死也不會表露的真實想法都和盤托出,如果李信真的參與造反,那便說不得要治他謀逆大罪,可若陰謀算計卻是於國有害無利。他如此說幾乎等於明晃晃的再提醒楊嗣昌不要做那種陰謀算計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