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亮所謂各司其職之言一經出口卻立即遭致了幾位重臣的一致噓聲,劉宇亮得意洋洋毫不在意,繼續解釋道:“諸位可能覺得這各司其職之說等於沒有建議一樣,實則大大謬矣。”說到此處,他頓了一頓,見皇帝並沒有反對,便放心大膽的繼續解釋,不過卻先提了一個問題:“敢問諸位,山西鎮總兵官李信此時此刻身在何處?”
“據,據說在邊牆外……具體內情不詳,這粗鄙武夫膽子也太大了,不經請示便擅自……”
有人吞吞吐吐的回答,劉宇亮得到了這一段答複便已經足夠,馬上打斷了此人的絮叨。
“邸報早有明確消息,李信所部此刻正在漠南草原下水海與圪兒海之間,距離鎮虜衛也不過幾十裏地。眾所周知,李信兵精將猛,馳援南下自然不在話下。洪承疇不但善謀亦善將兵,麾下士卒更是以一當十,宣府距離鎮虜衛也不過百裏,兩處合圍夾擊之下,東虜焉能有好結果?”
一番分析果然鞭辟入裏,朱由檢頻頻點頭,深以為然,看來劉宇亮賦閑半月,果真想通了許多,沒有隻顧私利隻顧打擊李信,這一回是真正站在他的立場上為朝廷出謀劃策。
“如此便依劉卿所言!”
朱由檢一錘定音,這個不是主意的主意被當庭敲定,眾人覺得似有不妥,但誰又提不出反駁的意見來,誰讓重臣們當初不敢說話,生怕擔了不該擔的責任,如今讓劉宇亮白白摘了桃子,想後悔卻是來不及了。
劉宇亮重返內閣,立即對內閣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首輔人選皇帝仍舊沒有確定,但卻在這位攜建言之功殺回來的老頭子出現之後,似乎已經即將塵埃落定,隻等前方捷報傳來,此人便重新登上那內閣首輔的寶座。
有了劉宇亮的敦促,從擬旨到發出去連半天時間都沒用上,這與以往動輒數日甚至旬日功夫相比,當真是效率的讓人發指。
當日間,太陽還沒落山,宣大總督洪承疇便接到了朝廷催促其出兵的聖旨。其實,洪承疇早就得知了清廷糾集漠北蒙古各部南下的消息,但是卻不知出於某種原因,而選擇了按兵不動。
近一日來,宣府上下出兵的呼聲很高,畢竟大同府與宣府唇齒相依,如果坐看對方城陷,清軍下一個打擊的目標便會是宣府,到時候還指望別人不坐著看笑話嗎?
再說,洪部堂乃宣大總督,出兵解圍責無旁貸啊!
如今,皇帝的聖旨來了,更是讓宣府上下一片沸騰,幾員副將更是提前做好了應對出兵的準備。洪承疇當晚便召集了宣府城中幾乎所有的軍將,研究出兵的具體事宜,何時出兵,從何處出兵,出兵幾何?
這些細節大多很快一一敲定,唯有出兵時間,一時懸而未決。當晚散會之後,作為旁聽列席的呂惠中留了下來,親自找到洪承疇表示有建言稟告。
之前策反三衛軍投宣府的行動徹底失敗,呂惠中臉麵無光,被洪承疇一直晾到了現在。今日能讓他旁聽列席,呂惠中從中嗅到了一絲機會,看來洪承疇對他的態度已然有幾分鬆動,如今不抓住機會還更待何時?
洪承疇果然答應接見於他,一見麵也不廢話。
“子安此番來見本帥可是為出兵一事建言?”
“部堂雙目如炬什麼都瞞不過去,正是!”
“哦?有何高見,說說!”
呂惠中能從洪承疇的口中聽出幾分戲虐的味道,知道他對自己此前策反三衛軍失敗甚為失望,恐怕當初戰地服務隊這些人在洪部堂眼中,都已經是些隻知道紙上談兵的虛妄之徒,但如今箭在弦上隻得硬著頭皮道:“惠中以為,部堂所慮者無非是出兵時間,而且惠中還以為,出兵一事宜急不宜緩!”
洪承疇的鼻息中微不可察的有一聲輕哼,卻不置可否,盯著呂惠中。
呂惠中不明白洪承疇的意思,又不敢貿然再做說辭,隻好硬著頭皮站在當場,似乎等候裁決的犯人一般。
良久之後,洪承疇那聽不出任何情緒的聲音淡淡道:“如此說,你是建議本帥立即出兵嘍?”
目光裏卻是有幾分寒冷,又有幾分說不清的複雜之色。落在呂惠中的眼裏,卻明白洪承疇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連忙解釋。
“部堂,請聽惠中細說,出兵宜急不宜緩,但與清軍決戰卻正好相反。”
洪承疇咦了一聲,竟頗感興趣的看著呂惠中,眼神中也多了一絲笑意,這種變化顯然給了呂惠中繼續說下去的勇氣和動力。
“說句不該說的話,畢竟有聖旨催促,若是推諉不前,恐怕朝堂之上很難避免攻訐。可一旦出兵,何時決戰則不是外人能夠置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