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路出兵(2 / 2)

但是,張方嚴終究太過保守,不求有功而但求無過,對何騰蛟的建議雖然大加讚賞,卻始終沒有魄力將手中掌握的三鎮兵馬悉數派出去。而僅僅憑借一鎮兵馬,也隻能做佯攻威懾之用,畢竟革左五營的人馬也不在少數。按照此前的情報,何騰蛟粗略的估計,也當在七八萬上下,如果算上老弱婦孺這個數字隻怕還要翻倍。

“不能讓李信悠哉的看熱鬧,讓他認繳些軍糧來!”

張方嚴又想起了李信,想讓此人出一些軍糧,他也怕吳禎消極怠工,萬一湊不齊軍糧,豈非要耽誤了出兵的時辰。但是何騰蛟卻認為李信不會出一粒糧食。

其實,張方嚴也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如果李信能拿糧食出來更好,省了揚州府的糧食。就算抗命不尊,也正好又給了他參劾的借口。

“張方嚴那老兒張嘴向咱們要糧食,好大的一張臉。十三哥,咱們絕對不能遂了他的意!”

陸九這幾日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出兵平亂了,在他看來遇到戰亂若沒了三衛軍,那些魏國公之流,雖然名頭很響亮,卻都是些中聽不中用的假把式。

李信微笑不語,聽這陸九製定的作戰計劃,頻頻點頭,一麵拆開了剛剛由南京送來的密信。信是應天府通判朱運才寫給他的,內容很簡單,隻說一切進展順利,照計劃中進行,同時又請示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陸九的計劃很簡單,三衛軍乘船隊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然後經由湖口進入鄱陽湖,直驅饒州城下。隻要拿下了饒州城,擒了不自量力造反的淮王,一場鬧劇式的的謀逆造反也便就此落幕。

聽陸九說及擒賊擒王,李信抬頭看向陸九。

“陸九兄弟以為淮王敢不自量力的謀反嗎?他難道真是造反賊兵的首領?”

陸九一愣,沒想到十三哥有此一問,便問道:“難道淮王背後也有人?”

李信搖搖頭,“淮王背後有沒有人現在暫且不知,但有一點至少可以肯定,淮王謀逆有可能是被劫持的!”

“這麼說,擒賊擒王的手段沒用了?”

陸九有些失望。

“也不盡然!”李信將手中的信箋放下,站起身來在書房中踱著步,好像在思考問題。“淮王是黃梅賊立的一杆旗幟,有了淮王在手,他們將比李自成與張獻忠、劉國能之流獲得更大的正統性。替黃梅賊出這個主意的人,絕對不簡單!”

陸九有些被李信繞的發暈,“十三哥隻說咱們何時出兵吧,擒賊擒王還是正麵破敵……”

“別急!現在還不到出兵的時機。有張閣老和魏國公兩路大軍齊頭並進,還輪不到三衛軍表現的時候。”

一旁的牛金鬆也有些著急,“現在不出兵,等到什麼時候才合適啊?等張老兒和魏國公吃完肉,咱們還能去撿他們的剩湯剩飯吃嗎?”

程銘九老成持重,讓牛金鬆別急,鎮虜侯自有安排。

所有人都將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李信,始終在奮筆疾書處理公文的米琰這時才抬起頭來,對諸位請戰的將軍笑道:“諸位將軍莫急,莫急,鎮虜侯早有安排,諸位隻須練好兵,等待鎮虜侯征召就是!”

“不知要等到何時才是頭啊!”

他們本就是沙場裏打滾慣了的,到了江南水鄉之地,沒有戰事,人心日漸浮動,打幾場勝仗也是安撫人心的大好辦法。

李信也知道三衛軍的情況,這些人因軍功,在太原府都有產業家園的,如今離鄉日久思想之情有所泛濫也在情理之中。急需幾次大戰來穩定日益浮躁的人心,但是奈何眼下時機未到也隻好幹等了。

不過,關於軍心浮動一事也給了李信一點啟示,如果在江南給這些人也置辦產業,會不會使得這種情況有所緩解呢?畢竟中國人對土地的依戀已經達到了近乎於偏執的程度。

在李信與諸位將領談到僵局的時候,龍潭縣令陳文柄前來求見。他被史可法整治的心如死灰甚至一度都寫了遺書,打算已死明誌,哪成想鎮虜侯居然有回天之力,不但為他翻了案,還順帶將靈穀寺一幹魑魅魍魎都打了個一幹二淨。但就算如此,陳文柄直到現在還驚魂未定,甚至已經有了退隱之意。至於,此前幻想的應天府尹他是再也不敢想了,畢竟經過了這一番波折,名聲算是敗壞了,朝廷豈能再任用他為留都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