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狠心(1 / 2)

但轉過天來,沈王求援的文書便被送到了李信的案頭。顧平虜當即建議無視掉這封求援文書,誰都知道沈王狼子野心,到北京來就是爭權的,正好來個借刀殺人,讓韃子好好修理修理這群不自量力的猴子。

不知如何,沈王求援的消息傳到了紫禁城中,就在李信還未下令之時,宮中召見的旨意已經被內侍宦官帶到了李信的帥帳

“請公公容許李信處理好軍務再前往紫禁城!”李信當然不會因為這些雜事而作那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向盡快安排人馬趕去救援。

豈料那傳旨的內侍宦官卻板著臉拒絕了。

“皇後殿下和內閣輔臣們都在等著您那,鎮虜侯不要為難咱家!”

無奈之下,李信隻好策馬隨內侍宦官趕往紫禁城。見狀如此,顧平虜深深的舒了一口氣,如果李信有所命,他便不能違抗。而如果真的照做了,對鎮虜侯對三衛軍的未來將帶來不知多少麻煩。

周皇後、太子和一眾閣臣早就在文華殿暖閣候著多時。

每逢議政,不論多晚,多早,周皇後必會將太子帶在身邊,讓他參與旁聽,甚至有時在關鍵問題上還會讓他做出決定性的判斷。這一點,明眼人誰都看得出來,周皇後在以這種方法培養和訓練太子將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皇帝,但是,這麼做的結果究竟會如何,幾位閣臣都不敢斷言,隻有天知道。

李信原本以為周皇後與閣臣們要商議沈王援兵之事,孰料援兵之事根本就不在這次議政的範圍之內。

周皇後先概括的提出了三點問題,一是京師糧草的調配。二是征召京中良家子組建新軍。三是成立火器局,專門負責火器相關事宜。

李信大為驚訝,周皇後提出的這三點可謂是息息相關,糧草調配問題,涉及軍權的最終歸屬。組建新軍,說明這個年輕端莊的女人已經意識到了革新軍製,重建一支效忠於皇家禁軍的重要性。至於對火器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則讓他有些摸不到頭腦。

畢竟,火器這東西早在明初就已經開始使用,而且在明軍中的裝備規模還不在少數,但有明二百多年以來,火槍卻在大多數時間中隻作為弓箭的補充火力。那麼周皇後是怎麼改變這種傳統觀念的呢?

很快,周皇後便解答了李信關於火槍態度轉變的疑問。

“吾雖為一介婦人,又不通兵事,但也曾仔細研究了鎮虜侯取得的勝績,發現這些戰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火槍!在三衛軍中,士兵們的主要作戰武器就是火槍,為什麼我大明的其他邊軍中不能如此呢?”

“殿下,我大明邊軍並非隻有三衛軍以火槍為主要作戰武器,近有京營神機營,向來裝備各式新鮮火器,向來為三大營之首。遠有山西新軍,也幾乎全是使用火槍的,而且初經戰陣檢驗,戰鬥力同樣不可小覷!”

麵對周皇後對三衛軍的有意無意推崇,範複粹本能的逐條辯駁。

周皇後竟罕有的與閣臣當麵爭辯起來。

“敢問閣老,因何我京營裝備有火器卻屢敗於韃虜與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