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國出兵筱國。楚王納國師楚斷之言,以為時機難得,舉國之兵襲之。然,暢筱停戰,回師伐楚,大破。設反間計,使楚王囚禁大將軍霍廣親眷,逼其倒戈,十萬精兵直逼依亭。
——《身後評●依亭之約》
一縷晨光穿過大殿的門緩緩鋪展開來,金光所及之處,無盡的黑暗好象一群孤魂野鬼四散而逃。
金隆大殿正中楚王斜身側坐,單手攤開,無力的支撐著前額,布滿血絲的雙眼一張一合。殿下群臣經過一夜的勞頓,有些已經支持不住,或依著柱子,或坐在地上休息,而其餘的則三三兩兩圍成一團,爭論不休。
“國相所言甚好,但以如今事態,怕霍廣將軍已無回轉之心了。”說話那人白發銀須,一臉溝壑,年事已高。
與之相對的正是國相。若論年齡,不過四十出頭,一身玄紫官袍顏色已經褪去,方臉濃眉,眉宇間透出幾分英氣。
他雙眉緊擰,正色道:“尚書大人此言差已。各位與霍將軍交往多年,應知其本忠臣。其所怒者,不過家眷被囚,大王心懷猜疑。若吾王將其家人歸還,以示信任,此怒可消,十萬精兵可退。”
“甚是。”國相旁邊一名青年文官,點頭應道,“若真如大人所言,此法確是周全之法,但此事隻怕不是這麼簡單。”
“哦?”兩人對視一眼,兩雙疑惑的目光,同時向青年打去。
青年苦笑,微聲道:“國相大人應深知霍廣將軍。國師本與大人不合,但為何昨夜殿前,有人提及要以霍將軍二老相挾時,他忽然極力支持大人的反對?”
國相與霍廣年齡相仿,誌氣向投,算的上是知己至交,自然了解霍廣的脾性。此人經曆坎坷無數,卻極為孝順,雙親所言,無不從命。昨夜楚王想以其雙親迫其退兵,但他以為這無疑是火上澆油,若有萬一,激怒霍廣,依亭城將陷於萬劫不複。當然,這其中也有他的私心,畢竟這是自己多年的好友。
可是國師為什麼也……難道……?
“文少府是說……”經這一提醒,尚書也已猜出了其中端倪。
國相心下一陣慌亂,但依舊竭力抑製心中的驚淘,頹然道:“定然是了。若霍將軍二老尚在城中,他又如何會反。如今兵臨城下,怕是他的雙親已至暢國了。”
文少府也是愁容滿麵,壓低聲音道:“下官起初也是不知,然國師之所為的確令人費解,若他真有人質在手,又怎會有不用的道理?”
三人輕輕一歎,不約而同的向楚王望去。
黑夜的殘留已經完全散去。晨光在楚王的臉上漸漸提升了溫度,而他此時,感到這暖人的晨光更似炎炎烈日一般。
終於,他挺了挺精神,端坐起身子,向左右問道:“現在是幾時了?”
其中一名廷侍,恭身答道:“回大王,卯時已過三刻。”
“卯時已過三刻……”他呆呆的望著殿外,自言自語重複著廷侍的回話。腦中盤旋著後悔的念頭,他依然固執的以為,是因為自己沒聽國師的話,及時鏟除異姓高官,才落的如此下場。
抬起雙手,輕輕揉搓著溝壑縱橫的臉,蠟黃的老臉依舊毫無血色。
接著,他支起自己的身軀,緩緩的站起身,無力道:“一夜無眠,眾卿家可有救國之策?”
眾人見他起身,便紛紛恭身站定,如今聽此一問,不禁心中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