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有經驗的生手經常乞求一時的靈感,結果卻發現自己經常“誤入歧途,路上充滿陷阱與誘惑”。
大英帝國最富有以及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老板已去世的諾斯克裏夫爵士是怎樣從一個周薪微薄的小職員,奮鬥成為一個報業大亨的呢?他曾說,法國哲學家巴斯葛說過的一句話對他的成功最有幫助,這句話就是:“預先計劃就能領先。”
如果你已計劃做一位演說者,那麼,你最好把這句話做為你的座右銘。演說的開頭一定要提前計劃好,這是因為此時聽眾的腦海裏還是一片空白,能夠記住你所說的每一個字。對於最後要讓聽眾對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也要事先計劃好,因為在它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事情來改變聽人眾對你的看法了。
怎才能設計一套意念最好、最有效力的演講方式呢?在還沒有加以研究之前,誰也說不上來。它永遠是一個新的問題,是每個講演人應一再自問自答的問題。我們無法對此提出絕對可靠的規則。
不過,根據無數演說專家及我自己的經驗,我們認為,進行較長的演說有三個階段最為重要:引起注意,正文的行文和結論。下麵詳細論述,僅供大家參考與發揮。
立即引發注意
多年前,我曾采坊過前西北大學校長林·哈羅德·胡,詢問他在漫長的演說經驗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他沉思了片刻回答說:“想出一段能夠吸引人注意的開場白,能夠立刻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他還說,對於演說的開場白與結束語,他都要預先進行周密地計劃。約翰·布萊特也是如此;格雷斯通也這麼行事;韋伯斯特是如此;林肯更是如此;幾乎每一位具有常識及經驗的演說者都會這樣做。
一戰時期,當威爾遜總統就向德國的潛艇戰發出最後通牒這一重大問題向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時,他隻用了短短30多個字便表明了他的主題,並立刻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這個問題上:
“在我們的外交關係中已經出現了一種特別緊迫的情況,使我有職責對各位坦白相告。”
史茲韋伯在向紐約費城協會發表演說時,也是第二句便立刻點到了他這次演說的核心問題。
“在今日美國人的腦海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目前的經濟衰退有什麼意義?前途又將如何?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
美國全國收銀機公司的銷售經理在向他手下的銷售人員發表演說時,也采用了相同的方式。他的引言隻有三個句子,並且一聽就懂,它們全部都充滿活力與推動力。
“能夠爭取到訂單的諸位,都是使我們的工廠煙囪不斷冒煙的大功臣。在今年夏天已經過去的兩個月中,我們的煙囪所冒出的黑煙還不夠多,因此還無法把大片天空染黑。現在,酷熱的日子已經過去,生意複蘇的季節已經來臨,我們要向各位提出一項簡短而迫切的要求:我們需要更多的黑煙。”
如何在你的演講一開始便緊緊抓住聽眾,這是所有說服性講演取得成功的重要要素。這裏有些方法,隻要善加運用,就可使開場白非常吸引人。
以事件和事例展開講演
演講時,要使聽眾長時間地容忍那些抽象式的聲明,是一件很困難並且很費力氣的事。但是,如果你通過舉例說明就很容易讓聽眾聽得下去,這比前者要容易得多。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開頭時就舉個例子呢?遺憾的是,我很難說服演說者這樣去做——雖然我做過多次嚐試。他們總是認為,他們必須先發表一些一般性的聲明。其實並不見得必須如此。你可以一開頭就舉出一個例子,引起聽眾的興趣,然後再對此展開你的評論。
舉世聞名的新聞分析家、演說家及電影製片人羅威爾·托馬斯,在講壇上討論“阿拉伯的勞倫斯”時是這樣開始的:
“一天,我在耶路撒冷的基督街上踱著步,忽然遇見了一名男子,他身著華麗的東方君主袍服,身側掛著一把黃金彎刀,這種刀是隻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傳人所佩掛的……”
他便這樣開始了——用自己的經驗作為故事的開始,這便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這種開場方式多半十分靈驗,保準不會使你失敗。而且這種方式內含著行動,它會將你往前推進。我們所以緊緊相隨,是由於我們已經融入到某種情境當中,並已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希望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
除了利用故事之外,沒有任何的講演的方法有如此強的驅動力量。
有一個主題是卡耐基說過多次的,在作一講演時,卡耐基所用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在我大學剛畢業後的一天晚上,我在南達科他州的費農鎮的一條街上走著,突然發現一個人站在一個箱子上頭對著人群講話。我很奇怪,便也加入到看熱鬧的人群中。你可覺察到,”這個人說,“你從未見過一個禿頭的印第安人?或從未見過禿頂的女人,是不是?現在我來告訴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