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說話的挑戰(5)(2 / 3)

恰到好處地運用請聽眾舉手的技巧,可以獲得異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聽眾參與”。當你使用它時,你的講演就已經不是單方麵的事情了,因為聽眾已經參與到了其中。當你問道:“各位當中有多少人在覺得自己不該疲倦以前就早早先疲倦了”時,人人就已經都開始想這個他所喜愛的題目了:他自己,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舉起手來,可能還會四下張望看看還有誰也同樣舉起手了。他已忘記自己是在聽講演,他笑了,他對鄰座的朋友點頭了,冰冷的氣氛也就打破了。而你作為演講人,便立刻輕鬆起來,氣氛頃刻就會諧調融洽起來。

告訴觀眾如何獲得他們想要的

還有一個可令聽眾密切注意你的演講的好方法是告訴聽眾,如果他們按你的建議而行,即可獲得他們想要的。請看下麵的例子:

“我要告訴各位怎樣防止疲倦——我要告訴各位,怎樣使自己每天多增加一個鍾頭保持清醒的時間。”

“我要告訴各位怎樣在實質上多增加收入。”

“如果各位聽我講上十分鍾,我答應一定告訴各位一個包管讓你更受歡迎的方法。”

這種擔保式的開場白往往會引起聽講人的注意,因為它直接觸及了聽眾的切身利益。講演人經常容易忽略自己的題目與聽眾的興趣之間存在的相互聯係,他們不注重去打開通往聽眾的注意之門,卻總是說些無趣的開場白,追溯題材的由來,口羅口羅嗦嗦地大講題目的背景,這樣容易使聽眾的注意力很快分散。

如有些無意趣的講演,題目本身對聽眾頗為重要:定期健康檢查的必要性。但是,演講人是如何開始的呢?他是不是以巧妙的開場白來增加自己題材的自然與吸引力了呢?沒有。他一開始就無滋無味地背上一段延年益壽研究所的曆史,一下子就令聽眾對他和他的題目興味索然了。若按著“答應”的技巧來建構開場白,效果肯定會大不一樣。請看下例:

“根據統計數字,你可知道你能活多久?據保險公司的統計,你的平均壽命大概是你目前年齡與80歲之間的2/3。例如,你今年是35歲,你目前年齡和80歲之間的差距是45歲,那麼,你大概可以活到這個數目的2/3,也就是說,你最少還可以活30歲……當然,隻活65歲,顯然是我們都不願意的,我們都熱切期盼能多活幾年。但是,這些統計數字是根據幾百萬份記錄而科學計算出來的。那麼,你我是不是能夠突破這項限製呢?答案是肯定的。隻要有足夠正確的預防,我們就能辦得到。但第一步就是要進行一次徹底的健康檢查……”

演講進行到這裏,如果我們再詳細解釋進行定期性健康檢查的必要性,聽眾也許就會對為了提供這項服務而成立的公司感興趣了。然而,如果一開始就用一種冷淡的方式談到這家公司,聽眾一定不會感興趣,演講就一定會失敗。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保護森林,刻不容緩”的演講。他一開頭就說:“身為美國人,應該為我們國家的資源感到驕傲……”然後,他向我們指出,我們正在大量浪費我國的木材。你一聽就明白,他這段開場白很糟糕,太普通,太含混了。它沒有使他的講題和我們發生任何密切關係。試著想想,聽眾當中也許正好有一位商人。我們的森林遭到破壞,可能對他的事業造成重大影響。還有一位是銀行家,這件事對他也會有影響,因為這件事會影響到我們的經濟指數等等。那麼,為什麼不以別種方式作為開場白?比如說“我今天所要演講的題目將會影響到你的事業,博比先生;還有你的未來,紹爾先生。事實上,從某些方麵來看,它還會影響到我們所吃的食品價格,以及我們所付的房租;說不定它還會影響到我們大家的收入和日常生活。”

你不要認為我們這樣說,會誇大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不會的,我認為不會。這樣做隻不過是服從胡巴德先生所指示的:“把事情說得很嚴重一點,以期能引起別人注意罷了。”

使用展示物

我們在演講時,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最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拿起某件東西高舉著,讓人們看著它。即使是土著和傻瓜、搖籃中的嬰兒、商店櫥窗中的猴子,以及街道上的小狗,都會情不自禁地去注意這種刺激性的舉動。運用這種方法,即使在最嚴肅的聽眾麵前也能發揮很大的效果。例如,費城的艾利期先生在一次演說時,一開始就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枚硬幣,將它高高舉起到超過肩膀的高度。在場的每一個人很自然地都朝他的這個舉動望去。接著,他才問道:“是否有人在人行道上撿到像這樣的一枚硬幣?這枚硬幣不是一枚普通的硬幣,它上麵寫道:‘凡撿到這種硬幣的幸運者,將可在各類房地產開發上獲得許多減免優待。你隻須把這枚硬幣交給主辦的公司即可……’”艾利斯先生接著便開始譴責這種荒唐及不道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