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移刺激:把刺激物暫時移開,但不能消除對刺激的恐懼。如一個小孩看見青蛙就很懼怕,在兩個月之內不讓小孩見到青蛙,就消除了懼怕。
二、屢現刺激:這是讓人反複接受恐懼的刺激,使其逐漸適應這種刺激,而不再懼怕。比如叫這個害怕青蛙的小孩屢次見青蛙,也許時間長了他會喜歡青蛙,會忘了內心的害怕。
三、條件聯係法:有人做過試驗,一個3歲的小孩見了兔子就害怕,那麼以後在他吃飯時,把盛有兔子的籠子放在較遠的地方。從此每次在他吃飯時都把兔籠子提出來,而且逐漸縮短他與兔子的距離,結果是小孩不但消除對兔子的恐懼,而且常把小兔放在自己腿上玩耍。
四、直接動作:這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接觸恐懼的東西,達到消除恐懼的目地。例如,有人怕在眾人麵前講話,以後凡是遇有這種場合,自己非但不退縮,反而主動講,鍛煉自己的意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多看事物美好的一麵
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自己好好體會,終會體會得到。
為此,可能你已經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東西,但是你欣喜還不到三秒鍾的時候,就忘記了你是如何為之付出艱辛勞動的過程。在接下來苦苦追求的日子裏,由於你過分的在乎所追求的東西,可能會使你忘記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那麼緊接著帶給你的可能就是失落,悔恨和痛苦。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你今天多了一份珍惜,那麼明天你可能就會減少一份失望和痛苦。
可能有些事情已經把你傷的很深,你想忘記它,但是卻很難忘記,或許根本就不能忘記,那麼你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忘記什麼,因為即使強迫忘記,自己也未必能真的忘記。與其不能忘記,不如轉而注意眼前的事情,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可能就有你想不到的靈丹妙藥會治好你心中的那個傷痕。
現在靜下心來回想一下,想想你身邊的朋友或同事,他們為你倒了一杯水後,你有沒有向他們表示自己的一聲謝意呢?想想你現在的工作,有沒有爭取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去鍛煉一下或是學習一下呢?俗話說的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平時有沒有珍惜朋友或同事給你提的意見或建議呢?
是的,每個人都應該注意眼前,學會去欣賞周圍的人,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常回家看看,親情是人世間永遠都無法割舍的,分秒的寶貴之處就在於它是能夠被利用,而且是能夠創造價值的,珍視你人生的每段經曆,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現它是最寶貴的,珍惜它、享受它,你會覺得你的每一天都過的充實而滿足。
王小姐有幾位同窗密友,不久前有一位好友出嫁了。該好友出嫁後,心情出奇的低落,完全沒有要成為新娘子的喜悅感,經常給王小姐打電話訴苦,在電話中,那位朋友總是說無法麵對婚後的家務瑣事,也不想放棄婚前的自由與閑散。
朋友說:的確現在社會中婚前與婚後的生活很多都是大不相同的,因為在獨身時,你隻要對自己負責就可以了,但是婚後你需要麵對的不僅是自己,而且更多的是你的家庭和社會。有了婚姻就有了家庭,有了家庭就要生兒育女、獨立門戶,當你自立門戶之後,你已經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了。在這樣的責任和壓力之下,那位朋友覺得很不舒服,與她想象的生活實在是差距很大。
王小姐的另外一位朋友,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母親,但是她卻並沒有像上麵那位朋友一樣整天抱怨。她並沒有後悔自己這麼年輕就選擇了愛情而放棄了事業,她每天都會洋溢著燦爛迷人的笑容。因為她並沒有苦惱失去了什麼,她品味的是現在,她考慮的是眼前:有完整的家庭,疼愛自己的老公,並且快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所以,在她看來眼前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觀念突破:激勵自己還是打擊自己
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交響樂,佳肴好不好吃,在於你如何調配;生活是否幸福,在於你如何創造。如果你在婚前就怕失去獨身時許多自由與清閑,那麼你暫時還不適合結婚,因為你還體會不到一個家庭所帶給你的幸福與穩定。結婚之後,你必然會感到鬱悶與惆悵,每天隻能沉淪於哀歎聲中。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王小姐另外一位朋友生活的很幸福,不到三十歲就已有了個剛上小學的兒子,事業和愛情雙豐收,而且每逢節假日還可以陪著愛人到處旅遊,生活過的很是愜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