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倉場以後,鄭顯禮連夜去了城北中軍帥堂,他要找秦晉要人,每門炮至少得有五人操縱,六十五門炮便至少需要三百二十五人。所以,他打算組建一個五百人規模的炮營。
眼看著就要開拔討伐盤踞在靈武的吐蕃殘兵,各項事情都得加快進程,就算炮兵不能訓練成型,至少也得懂得簡單的操炮規則,剩下的在戰鬥中慢慢曆練就是。
秦晉習慣於夜間辦公,所以入夜以後也是他思維最活躍的時刻,鄭顯禮和第五琦去了城南倉場的事情,他也聽說了,據說這次試炮造成的巨大爆響,使得軍民上下都緊張了好一陣,甚至還有人私下裏傳謠,稱天鬼地鬼進了長安城。
長安就是如此,連夜都沒過,謠言就能瘋傳的有模有樣。
第五琦打算和鄭顯禮搞好關係這件事,秦晉是樂見其成的,但此人似乎有點自作聰明的針對了李凱芳。那日他說要揪出舉報鄭顯禮的幕後黑手並非要打擊報複,而是擔心有人在拿鄭顯禮做文章,真正打擊的是神武軍。
很快密探就調查的一清二楚,李凱芳隻是性格耿介了一點,如果因為舉報神武軍的人就被找借口栽贓抄家下獄,恐怕神武軍的名聲也要就此毀了。對一切都洞若觀火,秦晉並不急於糾正此事,他還要繼續看一陣戲,看看戲中的演員們都如何發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聽說鄭顯禮來了,秦晉很高興,他知道鄭顯禮過來一定和炮兵與火器有關。
果然,鄭顯禮打算從軍中選拔精銳軍卒做炮兵,同時還要配屬至少三萬人的神武軍。
按照朝廷的慣例,出征動輒五萬以上,鄭顯禮要求三萬人實在是考慮到了關中神武軍捉襟見肘的情況,可就是如此秦晉還是給他打了折扣。
“三萬人肯定拿不出來,勒緊了褲帶,也隻能給你兩萬人,再多,長安的防務就要出現問題!”
鄭顯禮也知道秦晉的難處,由於神武軍擴張的太快,根本就沒有足夠數量的神武軍控製京畿、都畿、河東三道。更多的時候,神武軍都用來駐守衝要之地,餘下的地方隻得退而求其次以民營負責防務。
尤其是都畿道,整個黃河以南到淮河以北都是轄地,人口稠密,城池錯落,神武軍半數以上的精銳都被牽製在了那裏。而河東的神武軍又要應對史思明的攻擊,萬萬不能請調。算來算去,也隻有將關中的神武軍再次分割。
秦晉忽然想到了新近成立的神武軍預備學堂,尤其是第一期招收的三百多名學生裏,都是城內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不少人甚至還是科舉出身的士子。
“預備學堂有許多素質不錯的人選,到現在三期同時招生已經達到了千餘人的規模,給你三百名額,可以任意挑選!如何?”
預備學堂這個新鮮玩意鄭顯禮也聽說了,他覺得既然秦晉很是重視,想必就有其隻得重視之處,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十天,再有十天,大軍必須出征,否則就要錯過了通過祁連山口的最後時間!”
鄭顯禮對此到不擔心,道:
“實在不行,可以直接由靈武穿過隔壁,直達河西,當初下吏追隨封大夫走過幾次,也正好省了繞道隴右的功夫!”
穿越隔壁是十分危險的,如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秦晉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神武軍出現大量傷亡,不過鄭顯禮是神武軍一係中戰鬥經曆最豐富的人,而且十分熟悉河西、安西的地形,隻思忖了一下就點頭答應。
次日一早,宵禁剛剛解除,鄭顯禮就迫不及待的趕往預備學堂,其時預備學堂已經接到了來自秦晉的軍令,便十分配合的接待了他。
接待之人正巧是王仁禮,他第一個就像鄭顯禮推薦了葛文卿,葛文卿自打妹妹獲救,大仇得報以後,無論訓練還是演習,都卯足了勁,所有的教官看在眼裏,都覺得他是個不錯的苗子。
王仁禮知道鄭顯禮西去不僅僅要討伐靈武吐蕃殘兵,還要趁勢西進,開疆拓土是可以想見的,這對於有些急功近利的葛文卿而言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俗話說,功與名但在馬上取,比起按部就班的在預備學堂熬資曆,當真不如到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殺出個未來。
“葛文卿是進士出身,又上得了馬,拉得開工,絕對是一等一的好苗子,隻要假以時日,一定是個允文允武的全才!”
聽著王仁禮近似於喋喋不休的介紹,鄭顯禮憋了半晌才歉意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