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寒門終出頭(1 / 2)

安慶緒在滄州南皮被殺死,史思明代其自立,繼位為“大燕天子”。這個消息並沒有在長安朝野引起多少震動,有戰無不勝的秦大夫坐鎮,所有人都覺得史思明已經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躂了,百姓們想的最多的則是如何才能恢複以往的平靜生活,吃喝不愁,進出城也不必被反複的查驗身份。世家貴族們則恨不得馬上重新過回以往那紙醉金迷的銷魂日子。

不過,第五琦卻成了世家權貴們的噩夢,淮陽王李僖也不知吃錯了什麼藥,居然一舉將所有的家產都捐給了朝廷。現在倒好,這位以經濟之才著稱的宰相居然成了斂財的能手,馬上就借著此事大做文章,打算再狠狠的刮一筆橫財。

官員們對第五琦的斂財行為敢怒不敢言,但世家權貴們卻是頤指氣使慣了的,管什麼宰相還是禦史大夫呢,甚至開始暗中聯絡,以抵製第五琦的逼捐行為。

大唐立國以來,從太宗朝到現在,也沒聽說那位皇帝有逼捐行為,難道這是要回到秦漢時那種嚴刑峻法的苛政時代嗎?為了斂財而不擇手段,一旦大臣們無法滿足皇帝的要求,就以暴力手段相威脅,丟官奪爵,乃至沒了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但現在當權的畢竟不是天子,而禦史大夫秦晉也向來以仁厚之名著稱於朝野,許多人都紛紛議論,這一定是受了第五琦的蒙蔽。

朝廷官署裏雖然也有人籍此而隱隱不滿,但究竟無法在這種場合質疑,畢竟他們還要繼續做官,而那些閑暇時喜好聚集在茶肆酒坊的權貴子弟們卻並無這些顧忌。

“第五琦專權,弄權,大肆斂財,如果再任由他興風作浪,咱們的家底早晚要讓此人榨幹,諸位有力出力,都想想辦法吧,能不能公推一個人,取此人而代之!”

酒肆中,一位錦袍緞帶的年輕人借著酒勁高呼了一聲,能到醉仙樓二層吃酒的,都是非富即貴,這樣一句話自然能喚起許多共鳴。

而人們對第五琦的不滿,又不僅僅源自於他的不擇手段斂財,幫著夏元吉打擊政敵時,手段一樣是陰狠毒辣。

在座的哪一家沒有族人折在兩位相公的手上?

偏偏有一件事是奇怪的,不論這些人多麼的怨氣衝天,偏偏沒有人將這筆帳記在秦晉的頭上。

不過,彈劾第五琦又何其容易?世家子弟們有正事的人,哪個會整日流連於茶坊酒肆呢?說到底,能白日間聚集於此的,多半都是些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是以雷聲再大也換不來幾個雨點。

然則,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言行舉動都被人在暗中一一記錄,不消半個時辰,所有的記錄便都放在了秦晉的案頭。

第五琦這幾天,日日都來見秦晉,聽說案頭上所放的一疊紙是關於自己的市井消息,不免緊張的咽了下口水。經過了黃靖反水事件以後,他始終覺得自己處於深深的不安中。所以,他對於任何涉及到自己的負麵消息都會異常的敏感。

秦晉敏銳的捕捉到了第五琦並不明顯的心理活動,將麵前的記錄遞給他。

“看看吧,不少人嚷嚷著要取你而代之呢!”

他說話時半開玩笑,可還是將第五琦嚇的麵色發緊。

那一疊紙上記錄著密密麻麻的人名,每個人名後麵則是詳細的籍貫爵級等介紹,除此以外就是大段大段的言行記錄,詳細到幾乎連某個人摸了下巴,吐了口痰都一一記錄在案。

越看下去,第五琦越是汗流浹背,他實在沒想到,神武軍的探子已經到了這種無孔不入的地步,僅僅是一個臨時場景,探子就能將所有的人物關係理得如此清楚,其恐怖之處也就於這裏。

相比較而言,那些針對他的言論反而不值一提了,以第五琦的智慧而言,當然看得出來,秦晉能夠毫不避忌的將那些密報讓自己看,就是一種信任的表現。但除此之外,或許還有些別的意味,神武軍的密探連市井間都無孔不入,又遑論政事堂呢?

一念及此,第五琦不寒而栗,更不斷的警醒自己,千萬不能一時糊塗而鑄成千古之恨。

見第五琦久久不發一言,秦晉笑道:

“這些市井之言,都是因為切身利益受到了損害而發,但他們不事生產,又坐擁巨額財富,就像長安城裏蠹蟲一樣,如果朝廷不進行整治,早晚有一日長安城會向朽木一樣,腐爛,徹底失去它的光輝!”

第五琦驚異的發現,秦晉在說這話時,眼睛裏竟閃過了一絲不易為人察覺的傷感,好像他說的這些會成為現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