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統帥(1 / 2)

伊普拉辛率領五千騎兵並沒有走尋常的路線,而是繞過了烏滸河從吐火羅北部諸州北上奇襲,按照預想中他遇到的應該是驚慌失措的叛賊。但是,卻在鐵門關狠狠的吃了個小虧。

兩軍遭遇於晚間,他本打算在次日黎明予以痛擊,但誰又想到,那些叛賊並無意在此堅守,等他帶著軍隊進行計劃中的奇襲以後,才發現鐵門關內叛賊已經逃散一空。

伊普拉辛深深的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他決定狠狠的教訓這些叛賊,這些人的鮮血來警告那些敢於發動叛亂的人。

在臨行之前,阿巴斯曾拉著他的手一遍又一遍的囑托,河中地區是呼羅珊賴以維持龐大軍隊的產糧地。這次平亂不能耽擱持續的太久,否則對東征的聯軍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正是基於此,伊普拉辛才急於將奇襲弄出轟動效果。隻是精心的準備並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讓他有如一拳重重的打在了空氣中一樣。

即便如此,伊普拉辛也沒有氣餒,而是派出了大量的偵查奇兵,鎖定了那股叛賊以後繼續追擊。

大食的精銳騎兵在河中地區所向披靡,就連葛羅祿和突騎施這種最難纏的草原蠻族都俯首稱臣,何況拔汗那這種並不比粟特人強了多少的部眾呢。

另外,伊普拉辛的底氣在於,他不僅僅擁有五千最精銳的騎兵,還有總督阿巴斯從呼羅珊西部高原上調集的精銳步兵,總數足足有三萬之多。

而前幾年,王朝征服整個河中地區,所用的大食精銳,步騎也僅僅兩萬餘人。

阿巴斯坐鎮木鹿城調集了呼羅珊幾乎所有的精銳步騎,平滅河中的叛亂也是遲早的事。

伊普拉辛不傻,他也明白,叔父之所以如此興師動眾,為的就是盡快撲滅河中各部族的反抗苗頭,否則一旦勢頭形成,想要在徹底平息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更何況,呼羅珊半數精銳都遠在唐朝的河西,這個時候作為後方糧草支柱的河中地區可不能有什麼意外。

對此,伊普拉辛也製定了一係列的策略,忽鬆忽緊,忽快忽慢,以此來迷惑那股叛賊,讓他們在冷熱交替中徹底喪失鬥誌,然後在盡起一擁而上,將之盡數斬殺。

很快,伊普拉辛就發現,那股逃竄的叛賊似乎並不僅僅在逃竄,居然在他故意放鬆之際展開了對蔥嶺西部重鎮俱密的攻擊。

這讓伊普拉辛極為惱火,因為俱密是河中地區通往安西四鎮之一的疏勒鎮的必經之地,如果讓這股叛賊攻下俱密,對大食在河中的統治勢必要造成不小的影響。

這也與從速解決河中叛亂的初衷背道而馳。

“快,快快,趕到俱密去,把那些作亂的賊人統統殺掉!”

此時,伊普拉辛已經失去了貓戲老鼠的耐心,準備將這些叛賊消滅在俱密城下。然則事情總是出人意料,當他擺出了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後,那股叛賊居然派人來表示準備投降。

伊普拉辛笑了,現在才想投降,是不是已經晚了呢?而且,他是打算用這些賊人的鮮血和頭顱警告河中蠢蠢欲動的各部族的。如果就這麼不聲不響的收降了,豈非得不償失,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