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夫人,安老太君立即吩咐紅玉將沐蘭定親之後李家送來的禮單子找出來。
紅玉剛開始聽說李滄和郝玲瓏的事很是氣憤,覺得李滄配不上自家姑娘,安老太君動了真格的,她又覺惋惜了,“……姑娘歲數不小了,同她年紀相當的兒郎十有八~九都定親了,那些個沒定親的不是人有毛病就是門庭裏有說道。
退了這門親,再想給姑娘尋摸一個方方麵麵都挑不出大錯兒的人家也不容易,難不成您還想給姑娘招贅?當初您允了李家的親事,就有不少人說三道四,這回不知又要編排姑娘些什麼。
哪個男人不是三妻四妾的?李家也說了不會叫那孩子占了‘長’字,咱們家姑娘又不是壓不住妾室的人……
要不……您再想一想?”
“沒什麼好想的。”安老太君淡淡地道,“去告訴沐蘭,將李家送來的東西理一理,用掉的開了庫房補上,再選個好日子,連同聘禮一並退還給李家。”
說完見紅玉一副還待勸說的樣子,揮了揮手將人打發下去,自個兒歪在榻上,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退了這門親事,要說她心中沒有絲毫惋惜那是假話。可李家這攤子事兒就是個屎盆子,誰碰誰沾一身味兒。
李家自認為不給郝玲瓏名分,不叫郝玲瓏生的孩子占去一個“長”字,是在維護沐蘭,外頭人隻怕不是這般想頭。好聽點兒的,會說李家看重這門親事,不好聽點兒的,豈不要說解家仗恃聖上恩寵逼著李家拋棄骨肉?
等成了親,給不給那對母子名分遲早會成為擺在沐蘭跟前的難題。給,憋屈得慌,不給,少不得叫扣上一頂“善妒”的帽子。
李滄亦不是叫人省心的主兒,沒成親便能將旁人的肚子搞大,成了親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到時左一個妹妹右一個妹妹地收進來,受苦受累的還不是沐蘭?沐蘭肩負著國公府的未來,沒有那許多閑功夫替他歸攏妾室偏房,教養庶子庶女。
退了幹淨!
要退親的消息傳到鬱汀閣,寶福幾個拍手稱快,隻有瑞喜愁眉不展,出來進去瞧著沐蘭的眼神裏滿是擔憂。
沐蘭的心情倒是平靜的很,非要讓她談一談感想的話,她能想到的隻有“解脫”二字。
李滄若是沒有沾惹郝玲瓏,她或許就像當初接受這門親事一樣,想著“入鄉隨俗”,同那些土生土長的女孩子一樣出嫁,然後相夫教子,打理家宅,當一個隨遇而安的賢內助。
她不是沒有嚐試過跟李滄培養感情,可感情這種東西從來不聽擺布。即使做好了“相敬如賓”的覺悟,也能想象得出跟一個不愛的人過一輩子當是怎樣的無趣。
如今要退親了,她不覺惋惜,甚至有些慶幸李滄犯了錯。就像是卸下一個背負了多時的包袱,一身輕鬆。
她從來不是拖泥帶水的人,加之對這門親事毫無留戀,隻有盼著早日了結的。立即吩咐瑞喜幾個放下手頭的事情,對照禮單將李家送的東西理出來。
安老太君那頭也將聘禮清點好了,正準備退還給李家,李滄卻故伎重施,跟當初求娶的時候一樣,跪在了國公府的大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