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侄子們回答。
楊玢又問:“他們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侄子們不知其意,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他們占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大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
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落葉,問他們:“那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他們不明白含義。楊玢幹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有什麼用?”他們才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們,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淡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善於放棄”是一種境界,是曆盡跌宕起伏之後對世俗的一種輕視,是飽經人間滄桑之後對財富的一種感悟,是運籌帷幄充滿自信的一種流露。隻有在懂得並善於放棄之後才會獲得大成功。
去掉負擔
最大的過失,就是不知有錯。
——卡萊爾
生活與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承擔和責任,絕不輕鬆,如果再額外加上不必要的精神負擔,日子就很難過了。
這是一個流浪漢的波斯神秘主義的故事。這個流浪漢在看不見盡頭的路上長途跋涉,他背著一大袋沉重的砂子,一根裝滿水的粗管子纏在他身上。他右手托著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左手拿著一塊岩石,脖子上用一根舊繩子吊著一塊大磨盤,腳腕上係著一條生鏽的鐵鏈,鐵鏈上拴著大鐵球。他頭上頂著一個已腐爛發臭的大南瓜。這個流浪漢一步一挪吃力地走著,每走一步,腳上的鐵鏈就發出嘩嘩的響聲。他呻吟著,他抱怨他的命運如此艱難,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著他。
正當他在炎炎烈日下艱難行走時,迎麵來了一位農夫。農夫問:“喂,疲倦的流浪人,為什麼你自己不將手裏的石頭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漢明白了,“我以前怎麼沒想到呢?”他摔掉了石頭,覺得輕了許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農夫。農夫問他:“告訴我,疲倦的流浪漢,你為什麼不把頭上的爛南瓜扔了呢?你為什麼要拖著那麼重的鐵鏈子呢?”
流浪漢答道:“我很高興你能給我指出來。我沒認識到我在做什麼事。”他解開腳上的鐵鏈子,把頭上的爛南瓜扔到路邊摔得稀爛。他又覺得輕了許多。但隨著他繼續往前走,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艱難。
又有一位農夫從田裏走來,見到流浪漢十分驚異:“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砂子,可一路上有的是砂子;你帶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卡維爾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條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隨著你走了很長一段了。”聽到這些話,流浪漢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裏麵已經變了味的水。然後把口袋裏的砂子倒進一個洞裏。他站在路上,看著落日沉思。落日的餘輝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了脖子上掛著的磨盤,意識到正是這東西使他不能直起腰來走路。於是他解下磨盤,把它遠遠地扔進河裏。他卸掉了所有負擔,徘徊在傍晚涼爽的微風中,尋找住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