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語:
人生難免空白和遺憾,聰明的人才懂得該放棄時放棄。生活不是單純的取與舍,不要斤斤計較失去的,有時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放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得到,在揚棄中進行新一輪進取,絕不是三心二意。
放棄跟競爭對手硬拚
聰明不隻在於知道應該做什麼,而在於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列夫·托爾斯泰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後的決賽中,他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出招攻擊。當對方打到了中途,搏擊高手意識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選擇地打中自己。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搏擊高手慘敗在對方手下,也無法得到冠軍的獎杯。
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師父,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練給師父看,並請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克對方的新招,決心在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奪取冠軍的獎杯。
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他在不能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會有像師父所說的辦法,能使地上的線變短呢?最後,他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思考,轉向師父請教。
師父在原先那條線的旁邊,又畫了一條更長的線。兩者相比較,原先的那條線,看來變得短了許多。
師父開口道:“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況下使這條線變短,你就要懂得放棄從這條線上作文章,尋找另一條更長的線。那就是隻有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就如原先的那條線一樣,也就在相比之下變得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師父笑道:“搏擊要用腦,要學會選擇,攻擊其弱點,同時要懂得放棄,不跟對方硬拚,以自己之強攻其弱,你就能奪取冠軍。”
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在奪取冠軍的路上,有無數的坎坷與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去征服。人們通常走的路有以下兩條:
一條路是學會選擇攻擊對手的薄弱環節。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擊高手,可找出對方的破綻,給予其致命的一擊,用最直接、最銳利的技術或技巧,快速解決問題。
另一條路是懂得放棄,不跟對方硬拚,全麵增強自身實力,在人格上、在知識上、在智慧上、在實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強大,以己之強攻敵之弱,使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善於放棄是一種境界
當預告成為曆史時再去研究它們吧。
——托馬斯·布朗
人生之所以多煩惱,大多是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其實,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楊玢是宋朝尚書,年紀大了便退休居家,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寬敞、舒適。家族人丁興旺。有一天,他在書桌旁,正要拿起《莊子》來讀,他的幾個侄子跑進來,大聲說:“不好了,我們家的舊宅子被鄰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饒他!”
楊玢聽後,問:“不要急,慢慢說,他們家侵占了我們家的舊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