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將“不可能”從你的字典裏刪掉(1 / 2)

每一個人,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好像站在了一條坎坷之路的起跑線上,之後幾十年的生命曆程,無一例外地將會麵對憂傷、煩惱、苦痛,甚至絕望。絕望時,仿佛一切都沒了顏色,什麼事情都變得不可能實現。

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隻有心存不可能想法而拒絕嚐試的人。隻要心存希望,然後努力去做,任何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

世上沒有絕對的“不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的土地上到處是廢墟。

美國社會學家波普諾帶著幾名隨從人員到實地察看。他們看到了許多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而後,波普諾就向隨從人員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看這樣的民族還能夠振興起來嗎?”

“難說。”一名隨從人員隨口答道。

“他們肯定能!”波普諾非常堅定地給予了糾正。

“為什麼呢?”隨從人員不解地問道。

波普諾看了看他們,又問:“你們去每一戶人家的時候,看到了他們的桌上都放了什麼?”

隨從人員異口同聲地說:“一瓶鮮花。”

“那就對了!”波普諾說,“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愛美,那他們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這件事情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處在廢墟中的人們,失去了家園,沒有任何財產,連起碼的生存都無法保障,卻沒有忘記鮮花,沒有放棄尋找美,也就沒有放棄希望。那麼,他們重新振興的目標也就一定能夠實現。因此,對於一個有信心並敢於嚐試的人來說,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並不存在。

有一條小河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它發現自己的身軀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

“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我不可能到達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了。”它頹喪地自言自語。

這個時候,沙漠說話了:“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

小河卻不自信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也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你的目的地。隻要你願意改變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低沉的聲音這麼說。

小河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這真的可以嗎?”小河問。

“微風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於是小河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中,讓微風帶著它,穿過沙漠,奔向大海。

對於一條小河來說,穿過沙漠看似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它勇敢地改變了自己,並堅信一定能夠達成目標,最終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而心存希望並堅持去做的人才是令人敬佩的。

衝破藩籬,“不可能”隻是障目一葉

對於一個人來說,有時候自己認為不可能的某件事情其實做起來一點都不難,隻不過成見或者經驗誤導了我們,局限了我們,使我們陷於一個看不見的自我藩籬中,隻要搞清事情真相,衝破藩籬,就會發現原本認定不可能的事情隻是那障目的一葉,是自設的一個陷阱。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隻最凶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裏,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但這隻是徒勞,它始終不能衝到對麵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會放一些鯽魚在鯊魚這邊的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隻是它仍想到對麵去,想嚐一嚐那些美麗的熱帶魚的美妙滋味,每天仍是不斷地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都弄得傷痕累累,甚至渾身破裂出血。這樣持續了好一段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它們隻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它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這時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時,它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