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許多成功人士所擁有的非凡的創造能力、合理的決策能力還是敏銳的洞察力,也都是在長期的工作中學習和積累到的。
美國著名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工作所給你的,要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然而可惜的是在當今職場,許多員工都抱著“又不是給自己幹,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對自己的工作敷衍應付。不得不說,有這些想法的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努力工作是在為自己日後的成功鋪路搭橋,是在為自己積累財富。現在的形勢已經不再像舊社會那樣:任憑自己多麼勤勞努力,都無法改變被壓迫的命運;現在的社會經濟是多麼的開放,隻要你擁有實力,你就可以做老板。而工作就是我們積累經驗、技能提升自我實力的機會。
每一份工作都是在為成功積聚資本,每一份工作都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我們提供了發揮才華的舞台,即使工作環境不盡如人意,但工作中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使我們能夠從成功中收獲喜悅和成長機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所以,無論對於何種工作都要心懷感激,努力工作以回報工作帶給我們的一切,你付出的越多,從工作中學到的也越多,你的工作也會做得更出色。
【勞動者語錄】
要做成一件事就一定要付出。——劉博濤
胡健——感恩為你贏得機會
【事跡回放】
胡健,邯鋼集團的高級技術主管,被評為邯鋼十大崗位操作能手,還曾兩次榮獲邯鋼技術比武大賽狀元,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勞動模範。
1997年,胡健從包頭鋼鐵學院畢業,來到了邯鋼成為邯鋼的正式一員。當時邯鋼正發展的如火如荼,全國企業都在開展學習邯鋼的活動,能成為邯鋼的一員,胡健感到十分榮幸。本來他就對邯鋼有著深深的感情,如願以償地成為其中一員,更加激發了他的工作熱情。初到邯鋼時,他努力地向前輩們學習實踐經驗,一些髒活、累活也是搶著幹,刻苦努力的勤奮勁贏得了師傅們的交口稱讚。
因為對邯鋼的感恩之情,胡健勤學苦幹,機會很快就光臨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1998年,邯鋼從德國西馬克公司引進了一條連鑄連軋生產線,這是國家立項的冶金行業最大的緊湊式帶鋼軋製生產線,當領導籌建該項目時,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並且熱愛邯鋼的胡健就成了不二人選。而擺在胡健麵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要弄懂和熟知大量的英文資料。這些資料是英文的,同時又彙集大量鋼鐵專業詞彙,非常難懂,而且十分枯燥。怎麼辦?隻有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堅持不間斷地一個詞彙一個詞彙地摳。
可沒多久,籌建處專管技術資料的師傅就找領導“告狀”說:“胡健這個小夥子換資料太勤了,今天拿走一本,明天又來換一本,這些都是外語資料,大家都是幾天才能看完一本,他換得這麼勤,他到底看沒看完啊?”原來,這些資料是胡健以往從來沒有看到過的,讓他充滿了新奇,真想“一口吃個胖子”,於是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和睡一會兒覺,其餘時間全都用在了“啃”這些資料上。每天都是拎著一個大書包,鼓鼓囊囊地上下班。因為胡健的勤奮努力和良好的功底,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胡健被調入了該生產線的最核心部分——連鑄連軋生產線的精軋組,順理成章地成了項目組的核心人物。從此,胡健迎來了新的事業天地。
由於工作出色,1998年,胡健又獲得了作為CSP崗位工遠赴德國和墨西哥進行了實踐培訓的機會,此次向外國技術員學習使胡健為以後工程的調試與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胡健曾說:“我深深地愛著邯鋼,愛著我的軋鋼事業,我願為此奉獻終生。”胡健對邯鋼充滿了感恩之情,可以說正是這種對邯鋼的感恩,為他贏得了在邯鋼的第一個機遇,以及日後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