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雲——做好在職的每一天
【事跡回放】
郭雅雲,1980年參加了道工廠的勞動,之後又到街道勞動服務公司參與管理工作。從1987年開始被提拔為街道婦聯的幹部,在街婦聯工作十多年之後,郭雅雲被點將擔任了民政科科長。
郭雅雲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當郭雅雲被點將到民政科長時,郭雅雲的丈夫剛剛做過腎移植手術,隨時可能出現排異反應,需要長期護理。郭雅雲心裏非常矛盾:一邊是需要細心照料的丈夫,一邊是街領導的信任與期望,是選擇輕鬆點的工作,還是到艱苦的民政科去?一時令郭雅雲猶豫不決。但最終郭雅雲還是選擇了到民政科。盡管對到民政科工作要吃苦有了思想準備,一旦實際接觸,還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郭雅雲第一次走訪錦州道社區居民趙利家時,深深地受到了震撼,簡陋的屋子裏透出一股難聞的氣聞,40多歲的趙利身患嚴重的骨結核病,無職業、無生活來源,靠吃救濟維持生活。16歲的兒子又得了精神疾病,妻子忍受不了貧病交加的生活壓力,早已離家出走。每當趙利的兒子疾病發作,手裏就拿著一把菜刀大喊大叫,鄰居們驚恐地守在門外不敢靠前,趙利想起身勸阻,病痛卻讓他站不起來。郭雅雲看到這一切,心裏很不安。她暗下決心,要幫助趙利父子治病,讓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
之後,郭雅雲就發動各方力量募集資金,為此郭雅雲四處奔走從區民政局爭取了1.2萬元,從駐區單位募集了5000元,又從街道扶貧解困基金中解決了5000元,總共籌措了2萬多塊錢,但仍然不夠手術費用。於是郭雅雲又到醫院求院方減免費用,連續幾天的奔波引發了郭雅雲的臏骨軟化症,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她不顧傷痛,又幾次上門求援,醫院領導被感動了,答應按實際支付能力為趙利做手術。經過治療趙利又重新站了起來,兒子的病情也得到了控製。
十幾年來,郭雅雲認真地對待每一天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帶領全科同誌,全心全意為困難群眾服務,,幫助了一批又一批的扶助對象。雅雲幫助這些困難群眾,已不僅是在履行職責,更多的像是幫助自己的親人,她與這些普通百姓沒有一點距離感。對此,街工委書記賈鳳蓮說:“那是因為雅雲對工作有份執著,有一種幹不好工作就寢食難安的勁頭。”
【職場感言】
齊格勒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用心對待在職的每一天,那麼就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頂峰。浮躁的工作態度使人們難以沉下心來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整日不是抱怨上司不識“千裏馬”,就是為自己的“懷才不遇”憤憤不平、牢騷滿腹。
因此,不管你的能力多強,你都必須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不驕不躁,用心對待在職的每一天。職場中沒有一步登天的事,任何人要想脫穎而出,唯一的機會就是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奇跡。用心對待在職的每一天,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工作,先要學會做一名優秀的士兵,才能逐漸積累經驗,磨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學識,從而獲得職業發展的機會。
做好在職的每一天是一條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隻有踏踏實實,充分利用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天,刻苦鑽研,奮發圖強,才能獲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
工作崗位是你施展才華的平台,而珍惜工作崗位更是一種對自己、對企業、對國家認真負責的表現。當今的職場競爭激烈而殘酷,隻有你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才能保證自己的位置不能別人取代。珍惜工作崗位,就是珍惜就業機會,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積累人生經驗,
工作崗位是你施展才華的平台,因此為了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薪水需要我們從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做起,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更需要我們從珍惜個人的工作崗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