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裝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顯示著一個人的個性、身份、角色、涵養、閱曆及其心理狀態等多種信息。在人際交往中,著裝,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關係到對你個人形象的評價,同時也關係到一個企業的形象。
TPO是西方人提出的服飾穿戴原則,分別是英文中時間(Time)、地點(Place)、場合(Occasion)三個單詞的縮寫。穿著的TPO原則,要求人們在著裝時以時間、地點、場合三項因素為準。
1.時間原則
時間既指每一天的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也包括每年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以及人生的不同年齡階段。時間原則要求著裝考慮時間因素,做到隨“時”更衣。
通常,早晨人們在家中或進行戶外活動,如在家中盥洗用餐或者外出跑步做操健身,著裝應方便、隨意,可以選擇運動服、便裝、休閑服。
工作時間的著裝,應根據工作特點和性質,以服務於工作、莊重大方為原則。晚間宴會、舞會、音樂會之類的正式社會活動居多。人們的交往距離相對縮小,服飾給予人們視覺和心理上的感受程度相對增強。因此,晚間穿著應講究一些,以晚禮服為宜。
服飾應當隨著一年四秀的變化而更替變換,不宜標新立異、打破常規。
夏季以涼爽、輕柔、簡潔為著裝格調,在使自己涼爽舒服的同時,讓服飾色彩與款式給予他人視覺和心理上的好感受。夏天,層疊皺折過多、色彩濃重的服飾不僅使人燥熱難耐,而且一旦出汗就會影響女士麵部的化妝效果。
冬季應以保暖、輕便為著裝原則,避免臃腫不堪,也要避免要風度不要溫度,為形體美觀而著裝太單薄。應該注意,即使同是裙裝,在夏天,麵料應是輕薄型的,冬天要穿麵料厚的裙子。春秋兩季可選擇的範圍會更大更多一些。
2.地點原則
地點原則代表地方、場所、位置不同,著裝應有所區別,特定的環境應配以與之相適應、相協調的服飾,才能獲得視覺和心理上的和諧美感。
比如,穿著隻有在正式的工作環境才合適的職業正裝去娛樂、購物、休閑、觀光,或者穿著牛仔服、網球裙、運動衣、休閑服進入辦公場所和社交場地,都是與環境不和諧的表現。
3.場合原則
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穿衣有不同的要求,而從場合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公務場合、社交場合和休閑場合。
(1)公務場合
公務場合是指上班處理公務的時間。在公務場合,本身的著裝不可以強調個性,突出性別,過於時髦,或是顯得過於隨便,應當是既端正大方,又嚴守傳統。最為標準的是深色的毛料套裝、套裙或製服。具體而言,男士最好是身著藏藍色、灰色的西裝或中山套裝,內穿白色襯衫,腳穿深色襪子、黑色皮鞋。穿西裝套裝時,必須打領帶。女士的最佳衣著是:身著單一色的西服套裙,內穿白色襯衫,腳穿肉色長筒絲襪和黑色高跟鞋。有時,穿著單一色彩的連衣裙亦可,盡量不要選擇以長褲為下裝的套裝。公務場合不宜穿過於肮髒、殘破、暴露、透視、短小、緊身服裝。
(2)社交場合
社交場合是指人們在公務活動之外,與其他人進行交際應酬的公共場所。在此場合中著裝要重點突出“時尚個性”的風格,既不要保守從眾,也不宜隨便邋遢。在參加宴會、酒會和舞會時,著裝時主要有時裝、禮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裝以及個人縫製的服裝。需要特別加以說明的是:在許多的國家裏,人們出席隆重的社交活動時,有穿禮服的習慣。在西方國家參加這樣的宴會時,男士要穿著最正規的大禮服,女士則穿著袒胸、露背、拖地的單色連衣裙式服裝。而在我國目前最廣泛的是男士穿黑色的中山套裝和西裝套裝,女士則是單色的旗袍或是下擺長於膝部的連衣裙。其中中山套裝和單色的旗袍最具中國特色。最不適宜穿製服出席宴會。
(3)休閑場合
休閑場合,此處所指的是人們置身於閑暇地點,用於在公務、社交之外,一人獨處,或是在公共場合與不相識者共處的時間。居家、健身、旅遊、娛樂、逛街等等,都屬於休閑活動。休閑場合對於服裝款式的基本要求是:舒適、方便、自然。
符合這一要求,適用於休閑場合的服裝款式為:家居裝、牛仔褲、運動裝、沙灘裝等等。不適合在休閑場合穿著的服裝款式則有:製服、套裙、套裝、工作服、禮服、時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