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舉止體現你的風度(2 / 2)

1.站姿

站姿,即站立的姿勢。站立時,要抬頭、挺胸、收腹,雙目平視前方,身體立直,兩肩舒展,雙臂自然下垂,兩手可交叉在腹前,也可以把右手放在左手上。在非正式社交場合,亦可把手背在身後。

站立時,不要東倒西歪或躬腰駝背或挺肚後仰,不要聳肩或一肩高、一肩低。站著與人交談時,不要把手插在褲袋裏或叉在腰間。

站姿可靠牆訓練,後腦勺、雙肩、臂部、小腿及腳後跟都緊貼牆壁;也可兩人一組,背靠背站立。

2.坐姿

所謂坐有坐相,是指坐姿要端正。人的正常坐姿,在其身後沒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應挺直稍向前傾,肩平正,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腿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背後有依靠時,在正式社交場合,也不能隨意地把頭向後仰靠,顯出很懶散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坐如鍾”。

為了保證坐姿的正確優美,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落座以後,兩腿不要分得太開,這樣坐的女性尤為不雅。二是當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切忌腳尖向上,並上下抖動。三是與人交談時,勿將上身向前傾或以手支撐著下巴。四是落座後應該安靜,不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給人一種不安分的感覺。五是坐下後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六是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後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踏在茶幾上,這都是非常失禮的。七是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為側座。八是在社交和會議場合,入座要輕柔和緩,坐姿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亂響,造成緊張氣氛,小心不要帶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尷尬被動。總之,坐的姿勢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駝背一樣,彎胸曲背。座位如有兩邊扶手時,不要把兩手都放在兩邊的扶手上,給人以老氣橫秋的感覺,而應輕鬆自然、落落大方,方顯得彬彬有禮。

3.走姿

走姿,即行走的姿勢。走姿往往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精神風貌和性格。人的走路的樣子千姿百態。有的人步伐矯健、敏捷,顯得精明強幹;有的人步伐穩重、大方,顯得沉著老練;有的人步伐輕盈、歡快,顯得朝氣蓬勃。這些走姿分別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有的人走路時搖頭晃腦,左右搖擺,給人以輕薄的印象;有的人走路時彎腰駝背,步履蹣跚,給人以壓抑、老態龍鍾的感覺;還有人走路時盤著八字腳,晃著“鴨子”步,這些走姿均不雅觀。

正確的走姿是:抬頭挺胸,兩眼平視,步幅和步位合平標準,講究步韻。所謂步幅,是指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步幅的一般標準是,前腳的腳跟與後腳腳尖的距離約等於自己的腳長。這裏的腳長是指穿了鞋子的長度,而非赤腳。所謂步位,就是腳落地時的位置。一般說來兩隻腳所踩的是一條直線最標準。步韻是指行走的韻律。行走時,腳腕要富於彈性,肩膀應自然、輕鬆地擺動。平時走路不要太快,也不宜過於緩慢。男性每分鍾走100步,女性每分鍾走90步,顯得有節奏和韻味。

走路時,應挺直身板,自然地擺動雙臂,前後擺動的幅度為45度左右,不要搖頭晃肩和左右擺動雙臂,也不要有意扭動臀部。此外,注意不要邊走邊吃東西。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勾肩搭背,也不要排成橫隊,以免影響他人行走。

訓練走姿,可以在地上畫一條直線,雙腳踩著直線走。反複練習,自然會有進步。

4.蹲姿

蹲姿,即人蹲下來時的姿勢。在鄉下,有的農村幹部習慣蹲在坑上或田間地頭與村民聊天;在城市,有的市民走累了,路旁沒有石凳時,便蹲下來休息一會;有時候,東西掉在地上,人們彎下腰撿東西。未受過蹲姿訓練的人撿東西時,臀部向後撅起,很不雅觀。

下蹲時,可以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腿靠緊向下蹲。左腳全腳著地,左腿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麵,右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態,臀部朝下,主要用右腿支撐身體。在生活中,注意站、立、行、走的禮儀,會使你受到大家的歡迎。其實,優雅的行為舉止在很大程度上根源於謙恭有禮和善良友好。從外表上看,禮貌乃是一種表現或交際形式,從本質上講,禮貌反映著我們自己對他人的一種關愛之情。優雅的舉止與得體的行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二者基本是一致的。“漂亮的體型比漂亮的臉蛋要好,優雅的行為舉止要勝過婀娜多姿的身段,優雅的舉止是最好的藝術,它要勝過任何著名的雕塑或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