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網吧的黃金時代
“鵬城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經營權轉包,麵積400平米,電腦30台……”
這則啟事讓周曉龍回憶起了曾經的一段往事。
他記得上大學的第一年,當時學校周圍還沒有電腦屋,學生們要玩電腦,去的最多的就是學校的學生活動中心。這個活動中心是由一個老師承包了的。當時收費很貴,每小時要15塊錢,玩遊戲的話也就一些單機版的。
後來,在大學側門南頭老街對麵開了一家“騎士電腦屋”。老板很有錢,一上來就弄了100台機器,而且都是安裝的最新版的WIN98係統。遊戲品種也很多,價格也隻要8塊錢一小時。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前,承包學校活動中心的那個老師就扛不住了。
這個老師就把學校活動中心的承包權給轉了出去,而接手的正是騎士電腦屋的那個老板。當時因為學生活動中心承包給社會人員的事情,學校裏還引起過一番爭論。但後來這些爭議沒多久就銷聲匿跡了。
周曉龍當年在騎士電腦屋和學生活動中心都玩過,電腦遊戲網絡遊戲這些都是在這兩個地方接觸到的。
不過重生之後,他自己買了電腦上了網,也就一次沒去過學生活動中心。看到這則啟事,他才想起來這麼一檔子事情。
由這則啟事,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個賺錢的好主意——開網吧!
1996網吧5月的時候,華夏第一家網吧威蓋特在海州開業。當時的價格是40元一小時,機子大概有50台左右。
1995年至1998年是網吧的第一個發展高峰 ,但這一階段的網吧上網的機器並不多,大多數都被稱之為電腦屋,以單機遊戲為主,價格10~15元每小時。
從1998年開始到2002年,這四年是網吧行業的黃金四年,網吧的數量開始迅速膨脹,業內競爭也漸漸開始加劇。最主要的娛樂內容就是網絡遊戲。
98年網吧剛起步,各方麵監管相對比較寬鬆,最早辦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還是免費的。再過三四年一張網絡經營許可證在黑市上就能炒到四五十萬元。2002年的時候去網吧總是“人等機”,而不可能有機器閑置的情況出現。
周曉龍很清楚的記得,他當年供職的斯特恩科技公司的老板楊前進最早就是開網吧發家的。他常常會在公司裏和屬下的員工聊起他當年的奮鬥史。
“辦證很容易,到那兒把材料一交,過了十來天證就拿回來了。”楊前進開的第一家網吧規模不大,50台機器,花了50多萬。網吧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兩三千塊錢,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楊前進當時回憶最多的就是,每天晚上,和家人一起把一天收到的現金用箱子提回來,全家人坐在一起數錢。
“因為好多錢都是一元、五元的,數起來不容易,真是數錢數到手軟。2002年,網絡遊戲也興起了,除了上網和包夜收費,還賣些遊戲點卡和Q幣,一個網吧一天收入過萬,那都不是個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