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種因得果(1 / 1)

紫荊心頭一緊,恍惚間直覺明珠這三年的成長令人驚懼。

尤其是對上那麼一雙時而妖嬈昳麗時而單純懵懂的丹鳳目時,她都看不懂明珠想做什麼,枉費她還當著明珠的文士!

“姑娘,為何是再送一份大禮?”紫荊眉頭皺起,籠著明珠的目光滿是懷疑,這個再字當真是奇怪。

明珠挑眉,嫣然一笑,眸中卻是沉靜如水:“第一份你不是已然知曉嗎?”

“啊?”紫荊瞠目結舌,茫然不已:“紫荊知曉?”

明珠見她如此,好笑不語,坐去旁邊。

一息間,紫荊已由瞠目結舌轉為欲言又止,猶豫許久,麵上滿是不讚同:“姑娘,知縣大人掉出的血書即是您送的第一份禮物嗎?”

明珠並未接話,反而捧起一本書,悠然自得地品讀起來。

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紫荊的杏眸中滿是擔憂,心下墜墜不安,道:“姑娘,紫荊雖然並未看那血書,但卻親眼見證了縣太爺夫婦之間險些釀成慘事。這些年,紫荊總認為縣太爺夫人不是個好的,可卻從沒想過要讓她得到現在這個下場。您還小,這些有損陰德的事,還是不要做了。畢竟,謝氏向來仁德行事。紫荊也不希望自己追隨的主子是一個狠絕殘忍、不擇手段之人。”

明珠聞言,卻未抬眸,淡淡道:“血書呢?”

紫荊從袖籠中取出,低眉斂目捧到明珠麵前。

明珠卻不接,翻過一頁書,搖搖頭:“我也想知道這上麵寫的是什麼。”

紫荊猛然抬起頭,一臉不可置信,脫口質疑:“您沒看過?”

接著展開血書,一目十行,語速由疾轉緩:“知縣大人在上,子棄血書求命,望您念祖母並生母過往情分,放孩兒一條活口。孩兒苟活於世,隻想能趁祖母、生母屍骨未寒之際,為其葬。下葬之日,即是孩兒自己活埋之時,絕不再為知縣夫人刀下再添一命。子棄書”

念完血書,紫荊熱血直衝頭頂,憤怒至極,慷慨激昂。天下竟然有林氏此等惡婦,又竟然有知縣如此糊塗的官員!

想必是知縣大人停妻再娶,而後來官宦出身的知縣夫人知曉知縣大人瞞下的妻子之後,竟采殺人滅口永絕後患!

不知覺間,紫荊竟是將心底話講出。

明珠放下書,目光淡掃紫荊,平靜道:“這世間最會作惡的就是人,尤其是自視甚高的讀書人。男子自覺讀了聖賢書,便可紙上空談,更能談兵論策治家國平天下。女子為博書名,或期期艾艾埋葬於風花雪月,或清高自恃,不幸者更是釀成大錯誤人誤己。”

紫荊臉頰一紅,額頭仿佛冒了虛汗,愧疚道:“紫荊不如您,拜服不已。”

她便是如此,否則不會在不辨是非之前怪責明珠。口口聲聲的錦繡大義,卻是眼盲心瞎。

明珠一臉驚訝,疑惑後解釋道:“你為我好,並不需要妄自菲薄。

況且,我並不想知縣夫人有恙,否則我不會取出參藥急急送去,保她母子平安。

哪怕是如今,即便是你讀了血書,我知曉了這中間的糾葛,也不過喟歎,然後由著自己升起的同情心去救那位名為棄的男子一命。

至於知縣夫婦,那是他們的事,出了人命便是官府的事。

我非大秦官員又非皇親權貴,縱是有心也無力。

這世間不平事我管不盡,便不會主動去庸人自擾。”

紫荊一征,頭腦有些懵,詫異道:“您不知曉?可是血書不是您送給知縣夫婦的第一份禮物嗎?”

明珠更是驚訝,無奈苦笑:“不是。我雖然惱怒她縱容身邊婢女口不擇言,但她也算是受了一番苦頭。我縱然生氣,也不能不顧她腹中無知孩兒。

至於那心思帶毒的婢女,自然會有受到自己犯下的口業。

所以無論之前還是現在,我並未有害知縣夫人之心。

我送她的第一份禮,其實不過是一麒麟金鎖,祝她有孕之喜罷了。

至於第二份禮,我隻是替人轉交,她前有因,必有後果。

我說了這麼多,你總該明白了吧。”

“紫荊不懂,”她聞言更是不解,杏眸睜圓,奇怪道,“您為何會說那婢女會受到自己犯下的口業?最後一句又言知縣夫人有因有果呢?還有您替人轉交,是誰呢?”

明珠神秘一笑,丹鳳目中流波宛轉,流光璀璨,調皮道:“我不知,然而佛知。至於其它,佛曰——不可說。”

紫荊無言以對,卻知曉,姑娘的意思是且聽且看且等因果循環、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