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蜀光(3 / 3)

又參觀了工人新村,每家至少有兩間以上的房子(平房)另有廚房,連成一片片的新房子,家中陳設很新,又有新衣服、新被子,飯菜也很好。聽了勞動模範做報告,對比新舊社會,更使我認識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當家做主了!從威遠到達資中本應經成渝路坐火車到內江,但成渝路新建成,路基出了點小問題,正在搶修,列車停在資中車站待命。從車上走出來許多男女大學畢業生,他們是當年分配至全國各地的學生,每個人的左胸上都有一個布的標誌上寫“華北”、“東北”、“華東”、“中南”等字樣。因寶成路尚未建成,出川最佳通道是從成都到重慶再改乘輪船出三峽轉去各大區的首府,再分配至大區所屬的省市。這批大學生們個個朝氣蓬勃,年輕有為,又有專門的知識,我暗想將來我也會和他們一樣。

鐵路搶修好後,我們坐火車從資中到了內江的碑木鎮。

參觀了碑木鎮沱江大橋。新中國成立之初這座鐵橋顯得很雄偉,它跨在沱江之上,中間為火車道,一側為人行道。

工程處餘工程師介紹了大橋的設計和施工情況,餘工程師穿著藍色工作服,樸實、精幹的儀態至今尚在我的記憶之中。

高二時,羅根基老師任校長,他著力貫徹整頓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方針,為我們高中後兩年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羅達仁老師是我們高中時期的班主任,他對我們很關心和愛護。同時,他又教我們的英文。他的英文教學水平很高,對我們學習的督促也很嚴,常常在課堂上抽人起來提問,搞得有點緊張。正是他對我的教育和蜀光中學給我打下的英文基礎,使我45歲時敢於去參加出國英語考試而被錄取。而今,羅達仁老師已駕鶴西去,令人欷歔!祝願羅老師和師母胡德珊老師在天堂相濡以沫,幸福永遠!

周文銳老師教生物。他每講一個標題都要中英文對照寫在黑板上,板書十分整齊,英文流暢,我總愛照著抄。有同學反映,不必寫英文了,浪費時間。他還是堅持寫並說:“你多寫幾次就會熟悉的。”我特別專心聽講,因為我想如我二姑母一樣學醫,認為當醫生濟世救人很高尚。記得我的生物是98分。周文銳老師和楊錦華老師有三個孩子,周遊、周進、周逸。我班的女同學黃國梅與周遊的相貌很像,我們就給黃國梅取綽號叫“周大妹”。曾在一個資料上讀到周遊是優秀教師。是啊,虎父無弱女!

王英培老師教化學,講課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沒有一句廢話和口水話,說到哪兒,化學原理和知識就精練地呈現在哪兒。一次我因忘帶化學作業,趕去他家補交。他開門要我進屋,我說有事,不想多打擾他,但我從他半開的門中瞥見了他的書櫃,有玻璃門,一本本的《化工大全》整齊地排列著,使我更感到這位老師是真有本事的人。

劉心舟老師教語文,他又是我父親榮縣中學時的同學。他對我父親說:“侯曼西沒有在語文上下工夫要吃大虧,辦事總要能說會寫,你要多提醒她。”父親也給我講了,我仍然不愛看文學書,隻愛數理化,語文在79至82分之間。

教我們物理的羅次甫老師新中國成立後為四川師範學院教授,未教過我們的王穎老師為山東大學教授,吳建程老師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蜀光的老師教學水平都很高。

蜀光中學的體育文娛活動也很出色。我讀初中時,何光耀老師從中央大學畢業回校任教,曾在某次晚會上將雙杠搬到大禮堂的台子上為大家表演,獲得師生好評。

李誌道老師教我們的體育,在他的幫助下我勉強跳過跳箱,我拉天梯也不能吊起自己的重量,很艱難地前進,蒙他開恩給了一個60分。學生中的著名運動員有吳健(吳炎興的哥哥)是男子100米冠軍,以後轉入重慶南開仍是短跑健將。吳菲菲的跳遠、藍亞蘭的體操、鄔光富的撐竿跳高、陳澤蒼的籃球、楊光榮的足球、張武澤的排球都是全校聞名的。朱有韜繪在校辦公大樓內大牆上的壁畫絢麗生動,覃光工演的“王秀鸞”也很出色。

我班同學王誌傑是一位喜歡政治時事的活躍分子,是學生中的“政治家”。他曾出席首屆西南學生代表大會,回校後給大家作報告,詞彙豐富,口才很好,是學生中少見的文科人才。後來成為自貢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主席。有一天他對我說,希望我做學聯的秘書,我忙著K書,對他說:“可能不行啊!因無時間(我最不喜歡空談政治)。”他說:“你的字寫得這樣好,主要是幫著開一下介紹信,抄寫點資料,不會影響功課。”我就同意了。學聯辦公室是設在進校辦公樓內左邊的一間小房子裏,我保管開門的鑰匙及學聯的“大印”。凡持有主席的便條找到我,我就開門寫好介紹信蓋上大印交來人。一次旭川中學兩位同學來開介紹信說是要去重慶參加什麼活動,有個學聯的介紹信聯係比較方便一點。

主席不在,“秘書”照辦,我還送兩位同學到蜀光中學的大校門口,握手告別並說:“希望你們平安到達重慶!”

有一次要在蜀光的大禮堂召開各校學生代表大會,主席要我指導大家布置會場,將蜀光禮堂的前半部分布置成一個小會場,後半部分用一個屏風遮住不用的椅子。開會時由我擔任記錄,以後又整理成“會議紀要”交給主席修改。後來王誌傑參加了《新自貢報》的工作,我也隨主席而卸職。1954年暑假,幾位在外地讀大學的同學回到自貢市,王誌傑、宋彥民兩位學友還請我們在三聖橋吃飯,買了許多菜,因他們兩位參加了工作有收入,我的二弟攆路,跟著我也一起吃了飯。幾十年後我與二弟談起王誌傑的不幸,他還記得起王誌傑高高的個子,很會說話。王誌傑的哥哥王伯炎、姐姐王仲雙也是蜀光高班學生,均學業優秀考上華西大學。小小秘書工作,對我待人接物、組織辦事能力是很大的鍛煉。在此深切緬懷王誌傑學友,祝願他在天堂繼續寫詩、作文、愉悅快樂!

1953年高中畢業,我考入重慶大學動力係,我班同時考上重大的同學以及由川南工專經院係調整而轉入重大的蜀光校友們還保持著聯係。一年後羅根基校長因為辦蜀光遊泳池水泵的事來重大,我們還與他相聚於重大校園內的民主湖湖心亭。他對我們勉勵許多,希望我們牢固掌握科技知識將來為國效力。他仍然衣著樸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2008年收到楊光榮學友代表蜀光53級學友轉贈與我的由範蓮芬、袁達章編輯的《思念》一書,讀後更為了解羅根基校長和範蓮芬老師青年時期追求進步,為新中國而奮鬥的曆史,他們美滿的家庭,成功的兒女,晚年為戰勝疾病的堅強和努力令我敬佩!

在重大求學期間,1955年,蜀光校友畢業。黃迪民、梁錫昌分配至東北,徐宏一分配至太原,鍾誌凱分配至成都,鍾明之選送去蘇聯留學,我們曾在銀光照相館合影留念,見歡送學友合影(一)。牛開蒲、倪正鑒畢業時,我們在重大第五教學大樓前合影留念,見歡送學友合影(二)。1957年,動力係的我與采礦係的鄧澤鄉,朱誌遠,張淑清,冶金係的張武澤、郭士斌合影留念(見動、采、治、畢業留念)。改革開放以後,設立有蜀光校友會重慶分會,蜀光中學畢業在重慶的學子們聯係在一起。每次聚會大家都要唱校歌,回憶在伍家壩求學時的美好歲月。“蜀光”在我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時光飛逝,年已古稀。

2009年我從美國回到故鄉,蜀光53級在自貢的學友們熱烈地歡迎我,我們在自貢市彩燈公園歡聚一堂,訴說別後的經曆,回憶中學時期的美好歲月,暢談家鄉變化,歌頌改革開放。又在公園內多種組合留影,選出在解放紀念塔前和林蔭路旁合影刊入本書留念。級友們贈送我有簽名的祝福卡,特別珍貴,也載入本書,紀念我們53級蜀光人的同窗友誼。

2010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