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說了兩遍,Ben仍充耳不聞。教練也不罵他,就將他抱出場外放在旁邊的草地上,讓他繼續睡大覺。每次本傑明都來賽場觀花望景,穿著隊服睡草地,大約三次以後,他才找到感覺積極參與了。
參賽者畢竟是5-10歲的孩子,總需在比賽休息時喝點水,吃點小零食,因此比賽場上設有一個小賣部,義工經營,小賣部全天開放,要到最後兩隊比賽結束後才關門。為了鼓舞士氣,每場球賽結束時由本隊的家庭輪流提供每位隊員零食一袋(內有橘子水一小瓶、糕點、薯片、糖果等孩子們常吃的食物)。比賽結束後,隊員們都蜂擁而至當天提供零食的那位家長的座位前,領取食物。本傑明雖未上場,但仍是領取食物的活躍分子,與大家一齊排隊。家長也不因他沒有上場而不發給他,可能多領幾次,他也感悟到該上場了!
春季(3月初至6月初)、秋季(9月初至12月初)為兩大賽季,每個賽季中約有十場比賽。“媽媽隊長”是賽事進行中的總聯絡人。如遇下雨通知大家停賽,如遇修路通知大家繞道前往賽場的正確路線,教練有事約請臨時教練,接受家長的各種關於賽事的詢問等。
每賽季的最後一場球賽,教練、媽媽隊長、全體隊員及家長會齊聚球場。比賽前教練與隊員們在隊旗下合影留念,比賽結束後教練及全體隊員和全體家長在球場上舉行特定的“結束儀式”。大家麵對麵排列為三部分,左邊部分為家長,中間部分為隊員,最右邊為兩位教練。
每人雙手平行斜舉起與對麵的人雙手搭接,構成一座從正麵看為人牆,從側麵看為具有“人”字形頂棚的長通道。兩位教練先放下雙手帶頭先後鑽入長通道中,從另一端走出,再將雙手搭起來,站在最後一對家長的旁邊。
隊員們緊接著依次一對一對地放下雙手,先後鑽入通道魚貫而出。出來的人愈多,通道變得愈短,直到最後一對家長從兩位教練搭建的“人”字門中通過,儀式才圓滿完成。大家散立在球場中,振臂高舉V字高呼勝利!
本賽季正式結束。
當日下午五時,在孩子們喜歡的餐廳內預定會場舉行慶祝派對(Party)。在會場的一麵牆上懸掛本隊隊旗,在旗下的條形長桌上,放置有球賽獎杯、獎狀和紀念品,通常采取各家自費集體慶祝方式。每家圍坐一桌,由家長去櫃台為本家訂購各種食品。各家準備好後,由“媽媽隊長”當司儀,簡短致詞5-10分鍾,回顧本隊成績、表揚優秀隊員,感謝教練及家長的支持等,並向教練頒發紀念品。教練致答詞約兩分鍾,由教練向隊員們頒發獎狀及獎杯。這時大家可以邊進餐,邊等待領獎。每位隊員都有一座獎杯及獎狀,不分名次,重在鼓勵,按隊員們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序,唱名發獎。教練的紀念品有時也是“全職媽媽”自己製作的,如2009年春贈與教練們的紀念品,為一深咖啡玻璃鏡框,內嵌電腦製作的精美畫麵。上部左右為兩橢圓形邊框,內各置有教練的彩色頭像,邊框下部有教練姓名,兩頭像之中繪有本隊隊旗,隊旗下寫有醒目的2009字樣。畫麵下部為兩排小橢圓形邊框,其內為各位隊員的彩色頭像及隊員姓名。
整個設計古色古香、典雅大方,頗具藝術性。製作者稱鏡框是一個商店的清倉處理品,一美元一個。由於注入了這位媽媽的愛的奉獻,竟使紀念品格外耀眼,升值為無價之寶!大家對紀念品讚不絕口,也對這位媽媽非常崇敬!最後,為自由發言,願意講的都講,大都談體會,感謝教練等,都是三言兩語,盡歡而散。
小小球賽,強身壯體,根植團隊,收獲友誼!
201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