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綠茵(1 / 2)

馳騁綠茵

春光明媚,萬物生輝,迎來了小學生們戶外活動的新賽季。學區負責文體工作的幹事將編製好的今春的足球、棒球、高爾夫球等賽事的計劃及申請表格送至各學校,各校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至各位家長。同時,又將其複印件放置於學校辦公室的資料欄中,便於需要的家長自行領取。願意參加賽事的家庭按計劃和兒女們的喜好填好申請表格。申請表格中除常規的項目如學生姓名、家長姓名、參賽項目、聯係電話、郵箱地址外,還有兩項特殊的設計:一項為“義工服務項目”,要求每位家長為球類比賽承擔一份義務服務工作。如擔任教練、“媽媽隊長”、“小賣部工作”等,如工作忙碌無時間做義工的家長則須另交20美元“買工費”;另一項為“特殊說明”,家長可在該項中申訴自己的要求。例如:我的孩子願意與李普頓先生(Mr.Lipton)家的帕登(Pardn)編入一個球隊,因為我們是鄰居可以互相幫忙接送。又如:我的孩子彼德(Peter)願與林肯(Lincoln)學校的威爾森(Wilson)編入一個球隊,因為他們過去曾在一個學校是好朋友等個性化的要求。學校綜合了申請表格,根據大家的要求及義工們的分工,組建了按年齡、不分男女的混合球隊,確定了每個隊的成員、教練及媽媽隊長。

聖何塞地區,三月初家長會得到通知,帶上孩子在指定的時間、地點與隊友見麵。在每個隊見麵時就會見到一位稱為“媽媽隊長(Team Parents)”的女士,手持本隊的資料在等待大家。她向每位家長分發資料,並向大家介紹本隊的兩位教練(Coach)。在三位領導的主持下,大家共同討論確定本隊隊名、每周課後練習一次的時間、地點、本隊資金的籌集等有關“隊務”。

隊名是有人提議大家讚同就能確定,如:火箭(Rockets)、蜜蜂(Stingers)、巨人(Giants)等。隊旗和服裝是球隊的重要標誌,對參賽小朋友們團隊精神的培養有潛移默化之功能。因此,不論球技如何,隊旗要閃耀!隊服要整齊!

每周當中有一次課後練習,教練專門開車前往有多數隊員所在的學校的球場進行指導,講一點基本原理,再將本隊隊員分成兩隊練習棒球的投、擊、跑壘等(如果是足球,就練習進攻和防守)。如果小朋友在其他學校讀書,在規定時間,家長就須將自己的孩子於課後送至指定的場地參加練習。

球隊的費用完全自理。有些老美“全職媽媽”(家庭中,先生一人工作,太太在家相夫教子)既能幹又現實。應用電腦為本隊設計隊旗、隊服、獎品等,又利用各種可能為球隊募集資金。如有一次一位“全職媽媽”

向山景市(Mountain View)的一家經營房地產的小公司募集到讚助資金,該公司稱要在球服上衣胸前及背上印製該公司的標誌圖案,前左胸為一小圖,後背印上R.S.Apartment(R.S.公寓)的字樣,有一位家長提出,寫上公寓的字樣不好看。然而,其餘家長都認為沒有關係,隻要是球服能全免費。有人甚至說:可能,將來穿著背上印有“R.S.Apartments”球衣的隊員就是菲力普斯(北京奧運遊泳項目八枚金牌獲得者)式的球員呢!

我們當中有人就會是著名的“菲媽”呀!大家一致同意本賽季孩子們背上公寓樓上陣!

球賽都是安排在周六進行,比賽時家長們都在場外觀看,有的還帶有折疊式沙灘椅。在棒球擊中或足球射入球門時,大家都會高興地呼喊:“好球!”“漂亮!”為孩子們助興。有的小朋友隊員很熱心,本來教練安排他在二壘位與三壘位之間的外側防守,看見球飛起來,高興地東跑西跑,為了接球跑到投手前麵了;在足球比賽時,這類活躍分子幾乎全場亂跑!有的小朋友則慢半拍,在場內停停跑跑的,都依各人的個性而自由發揮著。老美家長從不責備孩子,隻要能進場都是“Goodjob!”有一次快要比賽了,教練的兒子本傑明(Benjamin)還伏臥在球場上睡覺,教練父親蹲下去輕聲對他說:“Ben!快起來參加整隊,比賽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