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斯的中國情結
28年前佛羅裏達大學所在的根斯威爾城(Gainesville)是一座大學城,隻有十萬人口,大學教職員及學生約三萬人。華人很少,中國春節不是美國的節假日,很少有人慶祝,沒有熱鬧的氣氛。
然而在1982年的一月中旬接近春節的前幾天,我進修的研究中心的約翰工程師告訴我,在本周末有一位醫學院的坦利教授(Dr.Louise Danly露易斯·坦利)要舉辦一個慶祝中國年的Party,邀請我參加。我並不認識坦利教授,而抱著美國人要舉辦中國年聚會的好奇心理接受了邀請。約翰和他的太太按約定時間來接我。
接近春節,天氣有些寒冷,佛州氣候較溫和,一般為零上5度左右,不下雪,但仍需穿厚衣服。我想,到不認識的教授家去做客,還是要整齊一點,就穿上出國時國家為我們特製的“重慶九龍”的西裝。約翰夫婦著裝也很正式,為西式出客服裝。由約翰開車從根斯維爾城出發,沿高速公路往南約十多分鍾後下到地區小路上。這一帶為大平原,沿路兩側都有茂密的森林,因為冬季樹葉已落光,全是樹幹及一些鬆柏常青樹。在前進方向左邊突然發現樹枝上掛了一隻紅色氣球,走不多遠又發現第二隻紅色氣球,約翰說這是露易斯做的路標。
在車上我們也談到,原來露易斯青少年時代在中國住過許多年,18歲才回到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約翰太太是醫學院的秘書,偶爾提起先生工作的機械係來了一位中國女士,引起露易斯想見一見我的願望。實際上露易斯的中國年聚會每年都舉辦,這次就特邀了約翰夫婦和我參加。按氣球指引方向,很快就到達目的地。
坦利教授是教心理學的,待人和善,言談舉止高雅,是一位風度極佳的女教授。令我吃驚的是,她竟然穿著一套紫紅色有暗花的做工和材料都很考究的中式對襟服裝。經約翰太太介紹後,我們相互認識。初次去陌生人家,我帶了一個小禮物,杭州織錦——西湖風景“三壇印月”贈送與她。我稱她為Dr.Danly,她說:“大家都喜歡稱我為露易斯比較親切,你也這樣稱呼我好了!”
我自我介紹說:“我在中國四川重慶大學教書,來佛大進修的。”她一聽“四川”二字非常興奮,馬上就問:“你是四川人嗎?你去過成都沒有?”我答道:“我是川南的自貢人,抗戰中因父親的工作關係,隨父東遷西移,最後在成都住了幾年。”她問:“你知道成都的華西壩嗎?
我在那兒住了許多年。到18歲從華美女中畢業,二戰結束後回到美國上大學。我的父親過去是華西大學醫學教授,1949年父親返美後來佛大醫學院任教。我過去在紐約醫學院工作,由於照顧多病的父親才申請來佛大工作。”我說:“你有中國生活的經曆,也是你人生的寶貴財富。”她說:“是呀!我時時懷念中國,特別是華西大學的一草一木。父母和我都特別喜歡華大的鍾樓,我父親常說鍾樓是華大的地標性建築,不知現在鍾樓還在嗎?”我說:“前年我出差去成都,去華大會一個朋友,我們還在鍾樓下的椅子上聊過天。”她聽了非常高興。
接著她帶我和約翰夫婦參觀了她的住房。她稱這是由她做建築師的獨子按照成都郊區農家的格調為她設計的中西合璧式的房屋。難怪我覺得進門時上三步台階是一個雙扇大朝門,結構有點特殊。進朝門為大堂屋,中後部放一個八仙桌,兩邊兩排中國式的椅子,有點像中國舊式家庭的布置。麵對大堂屋,左邊為西式餐廳及美式廚房,有爐具、烤箱、吧台等。與前廳一牆相隔的後麵又有內設沙發、電視、音響等的西式客廳。大堂屋及西式客廳樓上為臥室及書房,而廚房和餐廳的樓上是很寬大的陽台。陽台上布置有用中國瓷花缽栽種的精致的花卉和盆景。在陽台中有兩張碩大的躺椅,椅墊的外罩是用中國成都農村的藍白二色蠟染土布製作的。露易斯說:“這個土布還是經台灣商人采購來的,我特別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