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斯的中國情結(2 / 2)

小時候見到的川西一帶農家婦女穿著的這種土布衣服、圍裙和包布。”空時她總是在陽台躺椅上躺一躺,瞭望遠處的風景,在晨曦中看太陽升起,在朦朧中似乎又見到了兒時所見過的川西壩子(成都郊區農村的俗稱)上的田畦、水牛、小河、竹林、農家屋頂上的嫋嫋炊煙……

參加中國年聚會的人們相繼到來,有些是醫學院的教授,有些是她的朋友,客人們共同的特點是本人或家庭與古老的中國有關聯,而且一直熱愛著中國。他們都穿著各種色彩的中式服裝,也許這套中裝每年就穿這一次吧!令人稱奇的是,聚會上隻有三位客人著西裝,更奇特的是,唯一的一位中國人在這中國年聚會時竟穿西裝,事已如此,隻好自便了。聚會是按美國Party方式,把菜品、飲料、水果等集中放在廚房的吧台和桌子上,大家自己取食物去餐廳、大堂屋及西式客廳中坐著,邊吃邊聊。而這次布置的菜品多為改良型的中國菜,精致的江西瓷碗、福州產描金漆筷、代替了一次性的紙盤和刀叉,酒和飲料則用玻璃杯盛裝。大家拿著碗筷取菜,我看到所有的人都能使用筷子,隻有約翰和太太略差,露易斯給了他們各一副金屬刀叉。

飯後,一位醫學院的教授對露易斯說:“聽說你兒子的新居已落成,我們去參觀一下可以嗎?”露易斯說:“歡迎!歡迎!但兒子今天去坦帕工地了,不在家。”

露易斯的兒子斯迪文(Sdeven Danly)和媳婦海倫(Helen Danly)都是學建築的,夫婦倆繼承了露易斯先生遺留下來的建築公司 。兩年前他們在郊區另選新址,為其母建了一座她喜歡的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在其旁又為自己建一座新房,實現美國人喜歡的“在自己的房子裏養大自己的孩子”的夢想。目前他們有一兒一女(均年幼),昨日已送孩子去阿姨家,以便海倫協助露易斯準備聚會。

在海倫的帶領下,一隊穿著中國服裝的美國人魚貫而出,經過一個小小的庭院,院內有一個養金魚的石缸,石缸上還建有花架子,因為冬季未見綠葉。沿小徑走了約十餘步,有一扇小門,通過小門再走十餘步,就是露易斯兒子的家了。海倫十分客氣地帶領大家樓上樓下參觀了一遍。她兒子的家整體布置為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房屋格局,質量上乘,室內裝璜不含中國元素而仿古典歐式布置,看得出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兩代人各按自己所愛所思而安居樂業。對於露易斯來說,中國是她曾經擁有過的昨天,是不會消失的,它永遠存在於今天!

2000年,華西醫科大學並入四川大學,現為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等五所學院。據說華西大學校園與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校園環境相似,均為20世紀初的教會學校,由紐約墨菲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許多過去在華西大學及華西壩工作學習過的人及其後代,都想回到中國舊地重遊。鍾樓及其周邊的舊式建築群修繕一新,與園內近30年來興建的大型現代樓宇相互輝映,使校園更加典雅、美麗、壯觀,喜迎海內外各方賓客,展現了華西大學的舊貌與新顏。

201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