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書法的基本審美範疇
第一節 書法的韻
一、什麼是韻?
韻最早出現在音樂裏,指聲音中一種和諧的味道。指作品的內涵,有協調、統一之類的含義。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篇》中說:“異音相從為之和,同聲相應為之韻。”詩詞創作要重視“韻”,要講究字詞的搭配、音調的和諧, 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得好,運用得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宋人曾在論詩時說:“不俗之謂韻”、“瀟灑之謂韻”、“有餘意之謂韻”,其實,我以為詩韻是一種可以感受難以言說的趣味。音樂的韻也很難用語言具體描述,或許可以這樣說,音韻是音樂的風格、特點、音樂表現的總和,是音樂內在精神的表現,是藝術活動中主客麵統一的審美情趣。後來的“韻”又轉入對人體的欣賞,如《世說新語》中有“拔俗之韻、風韻邁達、天韻標令”。韻又指人的氣質、行為的清雅、放曠,人的風姿韻致;借來評論書法,用意近似。“韻”的地位在書法中極高,“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近”(《古詩鏡·詩鏡總論》)。“韻”雖然不是一種物質,但它卻成為一種可感、可嗅、可觸、可聞的物質實在。
黃庭堅雲:“凡書畫當觀其韻 ”,“東坡簡劄,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今世號能書者數家,雖規摹古人,自有長處,至於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題東坡字後》);“論人物要以韻勝,尤為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仿佛”,其後有 “得韻”、“觀韻”、“病韻”、“逸韻”、“餘韻”、“氣韻”、“有韻”諸說。由此看來,韻是一種值得品味、咀嚼的精神現象,在咀嚼過程裏我們可品賞奇趣,感受衝和緩淡之氣息。書法之韻,通常指一種以書寫作者主觀審美體驗為主,或生動自然,或縝密洗練,或委曲含蓄的意味無窮的藝術氛圍。韻在書法藝術中蘊涵的是作者內在的精神、氣質和風韻。
二、韻的種類及闡釋
(一)氣韻
“氣”的概念來自於老子哲學,“衝氣以為和”。王充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楊泉說:“人,含氣而生,含氣而死。”這裏的氣指流蕩生命之中的元氣、精氣。孟子的“養浩然之正氣”,又將氣的內涵增添了精神意誌的成分。《群書考索》卷二十一中有“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袁昂雲“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不複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古典哲學的“五運六氣”概念始終和韻聯係在一起。“氣韻本乎運心,神采生於用筆,有餘勢則雋,有餘筆則清,有餘紙則寬,有餘意則遠”,“氣韻由筆墨生”。
“氣韻生動”是一種境界,需要書法家主體精神的主動獲取,是整個身心協調一致的活動。它是生命主體的表現形態,它的特點是生機勃勃的整體感和元氣氤氳的存在,也是書法家在作品中始終要追求的目標。《金石文考略》卷十四評東坡書“結法遒美,氣韻生動”。對“氣韻生動”的理解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當我們麵對王羲之的《蘭亭序》神龍本影印本時,總能感覺到有一種潑辣的活力在跳動、一種美麗的韻味在流走。這生動的氣韻,從筆法的變化上、字態的運動上、墨法的處理上、章法的流美上強有力地反映出來。那種意態綿遠、神氣奕奕的形態,表現出了王羲之的精神氣質。
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出自有形的筆畫、結構、布局之間。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梁,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書法家掌握了熟練技巧,運氣達於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風度、品格等內涵。它與神采、氣韻相比,更偏重於作者主觀精神的表現,是更高層次的書法審美內容。“韻”是內質,有簡易閑談之趣,深遠無窮之味。在內涵豐富的書法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衝和虛淡之氣。
作為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對“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奏給予了否定態度,她說中國民樂最根本的東西是神韻,她們的演奏缺少神韻的表現。中國書法和音樂一樣,實際上也是對客觀世界意象的認識,隻是表現方法不同。書法的表現要通過書家對於意象的認識來完成,外在的形式,表現內在的東西;利用形式表現內容,既表現事物的共性,又強調事物的特性。如果沒有共性,人們就不認識它;如果沒有特性,也就談不上藝術,這就是“神形”的問題。“神”的重要元素就是韻,是事物特性中最突出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韻往往與畫外有畫,筆外有意相關。如宋佚名《出水芙蓉圖》,它刻畫了荷花的形色質,但更傳達了荷花的神韻。氣韻是書法藝術之魂,要依靠多種技法和修養來表達。當然,我們在創作瞬間,需要暫忘對氣韻的渴求,因為韻的出現有許多偶然因素,隻有通過反複錘煉,情隨筆而動,進入天馬行空之境後,才有可能使得韻味悠然自得,呈現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