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不明白,那幹脆不要想了,管他那兩條船是幹什麼的呢,大明遠洋艦隊有鄭和以及麾下一大群智囊在呢,誰愛操心讓誰操這個心去好了。
董宇放下心中所想,盡情的吹著海風,聽著海鳥的鳴叫,享受著航海的生活。
快傍晚的時候,一隻信鴿解決了董宇心中的疑惑。信是盛立強寫的,他知道董宇肯定知道了那兩條商船的事,從鄭和那兒打聽出來消息,馬上寫信彙報給會長大人知道。那信鴿還是董宇交給他帶過去的,這是當初董宇看著鄭和手下用信鴿傳遞消息方便,順便要過來了幾隻養著,這次盛立強過去的時候,就順便帶了兩隻,以便有消息及時通報,今天就派上了用場。
原來那兩艘不是商船,而是勃林邦大頭領陳祖義的使者船,這次就是迎接大明寶船隊到勃林邦的。
陳祖義決定向大明水師投降,歸順大明朝廷!願意接受“招安”!那兩條船就是前來表示誠意和引路的,那兩條船上帶來了陳祖義的親筆親,船上有許多金銀財寶,要是要謹獻給大明遠征艦隊以及大帥鄭和的。那兩條領路船說明來意之後,已經主動要求到前麵領路了,現在大明遠征艦隊正跟隨著那兩條陳祖義的使者船駛向勃林邦,準備接受陳祖義的投降!
這一消息大出董宇的預料,本以為這次能跟著大明遠征艦隊見識一次真正的大海戰,見識見識鄭和艦隊的武力,誰知道最後卻是這樣一個結果。這個陳祖義真是太聰明了,明知道幹不過明朝海軍,就直接投降了事。以大明朝廷一直標榜自己是天朝上國的榮耀,怎麼也不會殺掉一個流亡海外多年,主動向天朝皇帝投誠的番邦酋長的。當年的宋江得罪大宋朝廷得罪的那麼狠,被招安之後,也是大封官爵之後,派出去打仗,實力大減,多年之後才設計把他除掉的。儒家思想發展到明朝,比之大宋朝更有甚之,陳祖義是看準了大明朝廷好虛名的這一軟肋,才如此行事的,果然是一代梟雄!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董宇對陳祖義的忌憚之心更重了。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能審時度勢,毅然選擇投降,此人心智之深沉,委實不可小視!
董宇以後還要在這片海域發展,或者經商,他已經多次和陳祖義起衝突了,他不相信陳祖義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雙方能和平共處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今後有了這個家夥從中作梗,少不得還要麻煩!現在可以肯定的是,以陳祖義今時今日的地位,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他在舊港的基業的,要麼他就是有辦法不跟鄭和會朝廷覲見皇帝,要麼就是回朝之後,他還會想辦法再回來!這兩種選擇,無論哪一種,都不是董宇願意見到的,他必須想辦法讓鄭和就在這次下西洋的過程中,把這個大毒瘤除掉!這時一勞永逸的最好辦法!
董宇現在手裏有了一個籌碼。他馬上回到船艙召見施進卿,就是那個在麻剌加救下的敵特頭子,這家夥完全可以當做一顆定時炸彈,把他放回陳祖義身邊去,炸死這幫該死的海盜!
“坐。”看著表情拘謹的施進卿,董宇一臉和善的微笑。
施進卿半蹲半坐在了椅子邊上,董宇看著他的樣子差點沒笑出來,這家夥的功夫這是沒的說,這麼高難度的動作他都能做出來。
“今天叫你來是有兩件事。第一呐,你既然投靠了我,就要拿出點讓我信得過的理由,”這話出口,明顯看出施進卿的身子抖了一下,“我是一介商人,不是海匪草寇,不要投名狀那一類的東西。”
施進卿心裏暗自嘀咕:連投名狀都知道,你不是海盜也差不多吧。嘴裏卻什麼都不敢說,連表情都不敢帶出一星半點,隻是滿臉謙卑的笑容看住董宇,聽他往下說。
“不過呢,你還是留下點容易讓人相信的東西比較好,我的商會人也不少,這樣也容易讓大家信服,你的出身也有很多人都知道,確實有點難辦。”董宇滿臉為難之色。
“會長大人有什麼話隻管說,我施某人既然投效了會長大人,就決不會生出二心!”施進卿說得斬釘截鐵,激動的臉都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