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是否應得(1 / 2)

五十年前,延續了四百年的大羲王朝終於走向了末日,民生凋敝,官場腐敗,四處流寇竄逃,水旱災害不斷,整個王朝幾乎被腐蝕的千瘡百孔,奄奄一息,所有的人都認為大羲王朝氣數已盡。

可是,就在這個王朝即將傾頹的時候,有兩個人站了出來。一個就是羲朝最後一任皇帝白墨軒,而另一個則是靖朝的第一任皇帝蕭景珩。

當初蕭景珩驚才絕豔,與白墨軒義結金蘭,兩人決意共同拯救這個傾頹的王朝。白墨軒更是欽封蕭景珩為“護國主”,意在其守衛家國。可是後來造化弄人,也的確是羲朝命該滅亡。蕭景珩與白墨軒因為幾件事情,產生了極大的衝突與矛盾,兩人最後更是兵戎相見,蕭景珩最後舉起原本立誓守衛國家的劍對向了白墨軒,最終將大羲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拔去了……

可想而知,“護國”這兩個字,對於整個靖朝官員來說,有著怎樣的魔力與震撼力?

許恒麵色鐵青,此時此刻,他完完全全體會到了蕭城毅的可怕的用心。天策上將比肩靖太宗蕭景珵,護國大將軍比肩太祖蕭景珩。這樣強大的兩個殊榮,全部都要封賞給靖淵王,蕭城毅的心思昭然若揭。

他竟是想讓蕭楚延替代蕭肅之!

朝堂之下,領會到蕭城毅用意的段霖暉幾乎要咬碎了自己的牙齒。蕭城毅!你怎麼敢如此妄為?原本,蕭城毅強召蕭楚延回京的時候,段霖暉就猜想過他有這樣的心思,但是,當初他並不看好蕭城毅,畢竟,靖淵王不比常人,但是,現在,看到了這樣的場麵,縱使段霖暉也不複常日的冷靜了。若是真被他成功的話,那麼楊正清的犧牲又是為了什麼?不行,絕對不可以!

在段霖暉就要站出來之際,有一個人率先發了話:“臣反對!”

眾人循聲看去,出聲的正是吏部尚書杜君浩。杜君浩如今年紀也有六十多了,他本就想好好度過自己最後一段為官的生涯,可以告老還鄉了,但是這兩年來,突發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逼的他不由的一次卷入紛雜的糾紛之中,他本隻是大學士,不過一個文人而已,但是每每有事時,他卻不像一個文弱的書生,倒像是一名年老的戰士。麵對蕭城毅的無理要求,他率先站了出來:“天策上將自我朝開朝以來便沒有先例,更無‘護國大將軍’這一稱號,如今王爺竟想要連番打破兩項先例?”

西平王回頭冷冷掃了一眼杜君浩,這個老不死的,仗著自己資曆深厚,便能對自己指手畫腳嗎?他冷笑一聲:“本王覺得,並非不可以。”

“臣亦覺得不妥。”禮部尚書陸鳴上前一步,道:“靖淵王的確勞苦功高,但依臣來看,靖淵王的軍功至今還並未有超過鎮國大將軍姚照珂。若是將其封為天策上將外兼護國大將軍,那麼鎮國大將軍的處境該如何定奪?再者,我朝開朝初,太祖皇帝曾欲封太宗皇帝為天策上將,想當初,太宗陛下,武功方麵南征蠻夷九部,西掃定遠平原;文治方麵,安定黃河水患,渭北旱災,鎮定民心。無意是我朝開朝第一將臣。太宗皇帝擁有如此卓越的功績仍然退卻了天策上將一職。王爺如今要為靖淵王邀功‘天策’,豈非至靖淵王於不孝之地?再者,你我都隻,太祖陛下曾為羲朝‘護國主’,‘護國’一次有所忌諱,您妄圖以此來冊封靖淵王,莫非也是暗藏了什麼禍心麼?”

陸鳴專攻典法禮節,對於西平王的意見,自然是感到千百個不舒服,有吏部尚書杜君浩出來打頭陣,他自然也義不容辭的站了出來。

而另一旁,一位工部侍郎站出來說道:“陸尚書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太宗陛下傲絕古今,百年一帝,自是無人可以比肩。但是天策上將既未被廢除,那麼就應當有人去擔任,不然照尚書您的說法。是否若是無人能夠超越太宗陛下,那麼‘天策’一職便永遠都是虛職了?那麼臣看,天策上將不如撤去好了。”

陸鳴皺眉道:“我並非此意。”

江越也不由出聲道:“本來官職設定就不能因循前例,不然我們這些後世之人,隻怕要白白負擔好多壓力。靖淵王為國守邊,到現在封地也無,尚未成家,如此犧牲,如何當不得‘天策上將’一職?”

“江越,你不要強詞奪理!”自從江越擔任吏部侍郎之後,對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可謂是虎視眈眈,杜君浩早就看他不順眼了,隻不過江越一直有蕭城毅撐腰,才有恃無恐。如今杜君浩已是忍無可忍:“有你說話的份?靖淵王是貢獻很大,理應重賞,但天策上將萬萬不可,不然對對鎮國大將軍不好交代。絕對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