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子誕生(1 / 1)

至治二年臘月十九,酉時未到,老天爺早早的就給熱鬧的湖弦口村下起了小雪,似乎是給這個小村添加一點色彩。不過這雪是越下越大,漸漸的,村裏的人各自都回了家,慢慢的變得冷清了起來。但是陳家,卻是有一絲緊張的氣氛。

因為在剛剛的半柱香時間,陳普才的妻子陳氏在坐著起身的時候,突然腹痛難忍,按著肚子,慢慢的腳好像失去的支撐,幸好是陳普才眼疾手快扶住了她,關切的問道:“右客(元朝時妻子的稱呼),是不是要生了?”妻子沒有回答,頭上已經冒出了汗珠,咬著牙點點頭。陳普才小心翼翼的把她扶到了床上,拉著她的手告訴她,沒事的,並叫來了大兒子。“友富,快去叫張老娘(張姓的接生婆,元朝的稱呼)。”大兒子懂事的點點頭,飛奔出去了。二兒子友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呆呆的看著,一邊留著口水,一邊還在說:“娘!@#¥。”然後接著自己一個人玩。

不一會張老娘拉著友富急急忙忙的跑進了屋子,陳普才一聽到聲響變迎了出去,還說道:“可來了,快!在屋裏!”張老娘不慌不忙摸著友富的頭:“友富,猜猜看一會是弟弟還是妹妹?”友富答道:“弟弟。”“乖,那你先陪著弟弟玩,一會小弟弟出來了,等長大了你們哥仨一起玩。”“嗯。到時候帶上定邊,我們四個人一起玩。”友富說完遍帶著弟弟安靜的在一邊玩耍。

張老娘望著乖巧的友富說道:“真乖!”便踏進了房間,陳普才看著房門慢慢關閉,這是第三胎,講道理他應該是很有經驗了。但是他依然緊張,女人生孩子半隻腳在鬼門關上,如果有什麼,他。。。每每想到這裏,他隻覺得在外麵的時間好漫長。當然時不時裏麵就會喊開水。。然後陳普才便會快速的準備好到房門外,看著張老娘拿進去,又關起門,他很想看看裏麵的妻子怎麼樣,也很想進去,但是大老爺們就是不能接近,唉,隻能幹著急。

隨著“哇~~~”的一聲叫聲,“又是個小子,是個小子!”(古代人肯定喜歡男孩子,男性代表著生產力。所以都會生很多孩子。現代人的觀念其實有些依然如此,畢竟以前是農耕社會,雖然陳家是漁民,但是有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扯遠了。)張老娘打開門,懷裏抱著用被子包裹著的小家夥,大聲的哭著,顯著中氣十足。陳普才隻看了兩眼,滿心歡喜,不過就被抱了進去,興許是餓了。但是他腦子裏都是小家夥的畫麵,小小的眼睛都沒有睜開,小小的嘴巴卻發出了那麼大的哭聲,他又望向另外倆個兒子,感覺到了幸福。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父親本姓謝,名千一【有人要問額怎麼是數字,第一文化程度不高,第二官府不讓。元朝的人名字基本都是數字,朱重八就是朱兩個八,他爸朱五四(五月四日生的),後來有文化了自己叫朱元璋,給他父親起名朱世珍】,入贅於陳家。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的觀念一直改不了,入贅這個詞一直都是貶義詞。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對現在的人有殺傷力,對過去的人殺傷力更大。不過即使是這樣也改變不了什麼,正所謂英雄不問出生,流氓不問歲數。請忽略後一句。臘月十九出生的孩子,叫什麼呢,陳十九,我覺得可能就是這個。。傳說是叫陳九四,具體是什麼已然很難確認。後來當皇帝了,怎麼也得改一改,不對學了文化後來當了文書肯定要改,不然怎麼體現出與眾不同,最終還是叫陳友諒把,畢竟哥哥友富已經出來很久了,硬要叫十九也很尷尬,不過當時可能是這樣。(明史裏沒有,很難找到相關的信息。還是直呼友諒吧,古時候直呼名字不行,就像現在罵人似得。)

沔陽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南臨東荊河,北依漢水,東與漢川、漢陽接壤,西同潛江、監利毗鄰。境內一馬平川,路四通八達,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地肥水美,物阜人康,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陳家所在的湖弦口村正是在沔陽湖邊上。

一個小漁村,世代與湖泊共生,有新嬰兒誕生,曆來都是喜事。上門道賀那是必須的,第一個上場的那自然代表官府,恭喜恭喜,送點酒送點雞,豬什麼的。對了要殺是把,請找村裏的村長,一個村子隻有一把刀。(當時是不是這樣不知道,至少有過,不允許持有這些東西,簡直荒唐可笑,不過曆史就是如此的荒唐可笑。你想笑就笑,放聲的笑。沒人會認為你不是神經病的。)接著就是記入青冊。什麼是青冊,反正就是用來記錄的,可以認為戶籍記錄,不過有一點這個是不能更改的。就是你叫什麼就叫什麼,原名陳九四,字友諒。如果是有一官半職人家還敬重你叫你個字,你自己連個字都沒有,平民一個,還想人家給你起個美名,然後叫上,你也覺得怪怪的,名字隻是個代號而已。後來陳氏又生了倆娃,一共五娃,分別是長子友富、次子友直、三子友諒、四子友貴、五子友仁。五個娃娃加兩口子,靠打漁為生,應該來說前幾年可能會幸苦一點,之後孩子大了,能幫忙了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