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部分

西方世界的興起與支配地位的形成(公元1500—1914年)

公元1500年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人們基本上生活在各自的文明區域,直到1500年之後,伴隨著地理大發現,不同種族和文化圈的人開始直接交往,世界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曆史進入了新紀元。

地理大發現給地理科學帶來了巨大變革,它的意義也超過地理科學,幾乎對所有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它是人類近代飛躍性進步的先聲。正是由於地理大發現給人類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發現了在當時看來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資源,刺激了產業革命的迅速到來,稱得上是人類曆史上、科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在歐洲,文藝複興使人們從黑暗和愚昧中解放出來,帶著新的觀念,以新的行為進入新的時代。宗教改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對歐洲乃至世界的發展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政治上,它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特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於民族國家的發展;經濟上,它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範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精神文化上,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

而此時的亞洲諸國仍然在封建的故道上緩慢前行,政治上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和專製統治,經濟上以農本經濟為支柱。當時,東方落後於西方的態勢尚不明顯。如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盛極一時,威震歐洲;東亞的中國擁有足夠的力量抵禦殖民者的入侵。但是應該看到,地理大發現後,西方人在東、西兩半球文明的彙合和世界整體化的進程中扮演了主角,其殖民勢力逐漸伸向世界各個角落,並將亞洲作為其活動舞台和掠奪對象。相反,亞洲諸國被動地卷入了世界整體化的曆史進程中。

在近代,歐洲人成功地建立起世界霸權。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都成了他們的殖民地,統治美洲的也是歐洲人的後裔。

18世紀末19世紀初,革命改變了歐洲和美洲的社會。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他們最終擊敗了宗主國,獲得了獨立,建立起倡導自由、平等的美利堅合眾國。受到美國革命勝利的巨大鼓舞,法國也爆發了革命。隨後,烈火燃燒到美洲的殖民地。革命鬥爭促進了民族認同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建立。

西歐和北美人民在建設民族國家的同時,還踏上了工業化的進程。大機器生產取代了傳統手工業,工業社會在經濟方麵超越了農業社會,工業產品普遍提高了物質生產的標準。工業革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社會改造作用,人類社會登上了全球一體化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