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拖住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使日軍深陷戰爭泥潭,加速了日本戰敗的進程。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逐步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向南,它侵占中國台灣、澎湖列島,向北,它打敗了沙俄,蠶食中國東北,把朝鮮變為它的殖民地。1929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生嚴重經濟危機,日本乘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發動侵華戰爭,欲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開始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全麵展開。
抗日戰爭是中國一個弱國抵抗軍事強國日本的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政府總是力求避免與日本正麵衝突,或者盡量推遲戰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軍事作戰能力、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上的統一程度等,均不如日本,故力求推遲戰爭的爆發,使中國盡量多爭得一些準備的時間。
在抗日戰爭中,正麵戰場上,在“持久戰”戰略方針指導下,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與武器裝備遠優於自己的敵軍作戰,英勇抵抗,不畏犧牲,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犧牲的官兵達320多萬。雖然中國正麵戰場在一些戰役的作戰指揮上存在弱點,軍隊內部存在團結協作較差以及紀律鬆弛和腐敗等情況,但總體而言,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采取“持久消耗”戰略,節節抵抗,至戰略相持階段積蓄培養力量,準備反攻,同時爭取國際援助,“苦撐待變”,實現國際聯合對日作戰等方針,都是正確的。國民政府在正麵戰場上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會戰,驚天地,泣鬼神,給日軍重創,使日本快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一直不能得逞,最終把它自己拖入滅亡的深淵!
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後戰場上,表現得同樣精彩。在國民黨軍隊不敵強大的日軍而不得不放棄領土時,八路軍和新四軍以無比英勇的姿態向敵後方反攻,取得不斷勝利,牽製敵人,建立戰略根據地,創造了解放區,並在精神上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意誌。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首戰平型關告捷,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1000餘人,取得全國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猖狂氣焰,有力地支持了友軍。
接著,八路軍第120師、第129師在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上先後展開交通破襲戰,切斷了敵人的交通線,攻取雁門關,襲擊日軍陽明堡機場,燒毀敵機24架,給敵較大打擊,有力地援助了國民黨軍在忻口的防守戰役,並掩護了他們的退卻。
1939年11月,八路軍楊成武部在河北淶源成功設伏,擊斃日軍中將旅團長、山地戰專家阿部規秀。
當時的情況是,11月6日,阿部規秀東出淶源城,企圖進擊八路軍所在的雁宿崖。楊成武在黃土嶺地區設下埋伏,靜待阿部規秀。可是,日軍偏偏在包圍圈邊緣猶疑不前,停下宿營。
其實,阿部規秀一夜未眠,他預感到楊成武和他的部隊就在附近,以為八路軍要打夜戰。阿部用心觀察了黃土嶺周圍的地形,為可能夜襲的八路軍做了一個陷阱。可是八路軍沒有上鉤,讓他白白地等了一夜。
11月7日,太陽已高高升起來,阿部規秀才命令部隊收起行裝,開始東行。楊成武見日軍東行,命令各團做戰鬥準備。中午十二時,當日軍過了黃土嶺,轉過上莊子,全部進入了伏擊圈時,楊成武下達了攻擊的命令。刹那間,黃土嶺東麵的山溝裏槍聲大作,硝煙滾滾,殲滅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鬥終於打響了。
日軍雖然被動,但倚仗優勢火力,負隅頑抗。戰鬥中,阿部規秀率領100餘人,撤到教場村村頭的一座孤院裏。此時阿部規秀在院子裏轉來轉去,並不時拿著望遠鏡向四周的山頭瞭望。這情景,恰被一團團長陳正湘用望遠鏡發現了。他急令一團炮兵連連長楊九秤炮擊。楊九秤指揮迫擊炮連發數彈,正打在敵指揮官人群中。敵軍官立刻倒下了一片,阿部規秀中將也在炮彈中斃命了。而有趣的是,被關押在院子裏的十幾名當地老百姓無一負傷。
黃土嶺戰役結束了,阿部規秀被擊斃了。楊成武豪邁地寫下一篇《名將之花凋落在太行山》的文章。
日本一邊瘋狂進攻中國,一邊脅迫中國政府投降,以打促談。但隨著中國人民抗戰信心的增強,隨著國際上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日軍的企圖一直未能得逞。
隨著美、蘇的戰略反攻,日軍的失敗已成定局。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而興的重要轉折點。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民族的恥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這一勝利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促進了中國的進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遠征軍
隨著希特勒德國大舉進攻蘇聯,日本消除了對蘇聯的顧慮,下定決心實行南進政策,向太平洋和東南亞侵略擴張,英美等西方國家決心教訓日本。1942年春,美、英等國與中國共同組成中國戰區,共同掃蕩滇西、緬北之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