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務卿馬歇爾發表廣播講話,他說西歐這個“病人已經奄奄一息”,而美國這個“醫生還在躊躇”,呼籲馬上采取行動,援助歐洲。
5月8日,副國務卿艾奇遜受杜魯門總統委托,在密西西比州發表演講,強調美國必須緊急援助歐亞兩洲,否則這些地區將“破產”。
5月23日,凱南領導的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向馬歇爾遞交報告,提出隻有向西歐經濟“輸血”,才能控製西歐。
5月27日,助理國務卿克萊頓向馬歇爾提交報告,建議3年內向歐洲提供60億—70億美元的援助。
國務院經過一番研究,確定了援助歐洲的方針。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借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的機會,發表了12分鍾的演講。他首先分析了歐洲的困境,指出歐洲經濟結構處於崩潰的邊緣,需要大量的外部幫助,否則就會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麵出現嚴重後果,會在世界範圍內引起混亂、動亂,從而也會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因此,馬歇爾提出“美國應該盡其所能,幫助世界恢複正常的經濟關係”。但是,馬歇爾又提出,歐洲應該主動、積極地起草複興計劃,而且應該是得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同意的聯合計劃,然後由美國提供支持。
馬歇爾演講提出的援助歐洲方案,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歐洲複興計劃”。
在馬歇爾發表演講的前一天,副國務卿艾奇遜特意約見3名英國記者,告知馬歇爾即將發表重要演講的消息,希望他們在演講發表後,立即將演講內容全文發回英國,並務必要盡快送到外交大臣貝文手中。6月5日夜間,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收到報社送來的馬歇爾演講記錄稿,他主張歐洲應該立即行動。法國獲悉消息後,也表示要參加馬歇爾計劃。6月17日,英法兩國外長在巴黎舉行會談,雙方商定邀請蘇聯外長參加會談,三方共同研究如何響應美國的倡議。
6月27日,英、法、蘇三國外長會聚巴黎。美國政府為了遏製共產主義,並不願意援助蘇聯,但是為避免背上分裂歐洲的罪名,又不便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英法兩國邀請蘇聯參加會談,也隻是故作姿態。因此,三國外長會談期間,英法有意設置障礙,以迫使蘇聯主動退出馬歇爾計劃。
會談中,英法兩國迎合美國提出的條件,主張製訂歐洲統一的經濟計劃。蘇聯則予以反對,認為統一的經濟計劃是幹涉別國經濟和內政。英法外長態度強硬,並向外界散布蘇聯破壞會議的輿論。7月2日,蘇聯政府決定退出會議。
次日,英法籌劃召開巴黎經濟會議,邀請除德國和西班牙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參加,討論向美國申請援助問題。東歐國家受蘇聯的影響,沒有接受邀請。7月12日,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冰島、瑞士、愛爾蘭、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等16個國家,在巴黎舉行經濟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並向美國提出4年內提供224億美元援助的要求。
1947年12月,杜魯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複興計劃》谘文,要求國會在1948年到1952年共撥款170億美元援助歐洲。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1948年對外援助法案》,批準政府的援助歐洲計劃。美國政府隨即成立經濟合作署,負責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西歐16國也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馬歇爾計劃。到1952年6月,馬歇爾計劃實施完畢,美國向西歐共計提供131.5億美元的援助。
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的經濟複興,推動了西歐的經濟聯合,馬歇爾本人因此榮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
蘇聯對馬歇爾計劃迅速作出反應,1947年夏與東歐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稱世界上已經形成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和反帝民主陣營。
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就這樣正式形成了。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有9個共產黨(工人黨)掌握了國家政權,相互間聯係更為密切。1945年,南斯拉夫共產黨總書記鐵托向斯大林建議,成立一個各國共產黨的國際協商機構,斯大林表示讚同。
1947年9月22—9月27日,蘇聯、南斯拉夫、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意大利等9個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波蘭舉行情報局成立會議。情報局的任務是交流經驗,必要時在協商的基礎上協調各個黨的活動。
1956年4月,由於共產黨陣營出現矛盾,情報局宣布停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