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防癌從飲食習慣開始(1 / 2)

2010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癌症日的主題是:“癌症同樣可以預防,”其宗旨是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癌症風險。就如何預防癌症的問題,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肖文華博士給予了解答。

癌症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已發展成為嚴重危害人們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同心腦血管病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有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1100萬,每年有700多萬人被癌症奪去生命,比死於艾滋病、瘧疾以及肺結核三者的總人數還要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北京市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萬名,發病率為179/10萬,在每4個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全國每年用於癌症診治的費用達數百億元。

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著密切關係。大量的研究證實,有些癌症與遺傳基因有著明確的關係,某一家族存在基因缺陷,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該家族的人就比一般人患癌症的幾率要高。比如,家中兩個以上女性長輩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女兒屬於高危人群。但這並不是說父母有癌症,其子女就一定會得癌症。大量的研究證實,遺傳基因不能單獨導致癌症的發生,後天環境因素作用於機體存在的易感遺傳基因才是導致癌症發生的關鍵因素。如果我們能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避免或減少誘發癌症的外界影響因素,完全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人是在不斷同外界的交換中而生存的,自然界中的各種因素如水、空氣、食物、環境等,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其中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最直接。

生活中,常見到有的人喜歡吃煙熏、燒烤、油炸的食物;有人偏愛醃製的魚肉、酸菜、泡菜。長期吃這些食物,正好為苯並吡、亞硝胺、黃曲黴素“三大致癌物”進入人體大開了方便之門。酸菜是我國北方經常食用的食品之一,喜食酸菜的人都知道,酸菜缸內有一層白色的東西,這種東西實際上就是亞硝胺,有很強的致癌作用。在熏烤食品中,脂肪、膽固醇等在高溫下,可形成苯並芘,如香腸熏製中苯並芘含量可比普通肉高60倍。花生、玉米、小麥在濕熱環境下發黴,有一種黃曲黴菌在黴變中產生黃曲黴毒素,黃曲黴毒素是已知的最強烈的致癌物。

預防癌症要從良好的飲食習慣入手

其實癌症和其它疾病一樣,也是可以預防的。長期以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偏見,使人們步入誤區,認為得癌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病因不清無法預防,患者失去與疾病抗爭的勇氣,醫學研究也比較偏重於治療方麵。遺傳基因雖然無法改變,但後天因素是可以避免、可以改變的,如果針對某個癌症進行預防,把一些明確的有致癌因素的生活習慣改掉,完全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癌症預防,要從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起。

1、食物要現吃現買,少儲存

我們知道,食物在溫濕的環境下儲存時間過長容易發生黴變。黴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黴素,尤其是在發黴的花生和玉米中含量更多。黃曲黴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禍首,它是迄今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主要損害肝髒並有強烈的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目前,國際癌症中心已將黃曲黴素定為致癌劑。而且,黃曲黴素的化學性質還非常穩定,隻有在280攝氏度以上高溫條件下才能被破壞。

有序有人會說,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食物一般都不會黴變。其實,即使食物沒有發生黴變,儲存時間過長的蔬菜和肉類食品也是不健康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不要吃“隔夜菜”的說法,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隔夜與否,而是放置時間不要太長。蔬菜和肉類食品中都含有硝酸鹽,尤其是在蔬菜中的含量更高,這種硝酸鹽在細菌酶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胃內蛋白質分解的產物相作用,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就是導致胃癌的直接因素。研究結果表示: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會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和溫度的升高而增高。如果將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則其亞硝酸鹽的增加量暫時會變小,但時間過久了,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

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東西要馬上丟棄。正確的方法是每次少買,買了新鮮的食物、蔬菜,一定要盡快吃掉,盡量不要儲存較長時間。就連開水都最好即喝即燒,不要喝放置時間較長的水。沒有燒開的水和放置時間較長的開水都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我們的飲用水都是要經過氯氣消毒的,它裏麵會含有大量的鹵代烴和氯仿。當水溫剛剛達到100攝氏度時,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為每升含110微克和99微克,都超過了國家標準;而沸騰3分鍾後,這兩種物質則分別迅速為每升含9.2微克和8.3微克,在標準以內。而如果放置時間較長的話,水中就會生成大量的亞硝酸鹽,它的含量還會隨著放置時間的增加成倍增長。因此,開水最好是即燒即喝,而且以為沸騰3分鍾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