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防癌從飲食習慣開始(2 / 2)

2、少吃垃圾食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粗茶淡飯,在“吃”的形式,我們是花樣翻新:油炸、燒烤,層出不窮;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超市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牌子的火腿腸、臘腸、熏腸等加工肉食。近年來,除了國產的“醃菜”外,舶來的“泡菜”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其中油炸類食品、醃製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位居前三。油炸、燒烤類食物在超過200攝氏度高溫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叫做苯比吡的芳香烴。苯比吡是一種間接致癌物,它被肝、肺細胞微粒中的氧化酶激活而轉化為環氧化物,環氧化物最終生成其他幾類直接的致癌物,其中一類甚至可以通過DNA損傷來是細胞發生癌變。在多環芳烴中,苯比吡的汙染最廣,致癌性最強,長期的吸入或者食入可以刺激肺部細胞和肝部細胞發生癌變。

另外,研究表明,當食用油燒到150攝氏度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加工肉和醃製類食品都含有較多的食鹽,在製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過多的攝入會對腸胃造成損傷,為了保持加工肉的肉質和色澤,還添加了防腐劑和增色劑等,這些都是對人體有害的。還有,醃製類食品在醃製過程中,常被微生物汙染,容易導致口腔潰瘍、鼻咽炎等疾病。

3、飲食搭配是關鍵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類飲食中都有它可取的部分,也有它對人體不利的部分,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才是關鍵。

紅肉中(豬、牛、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這是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但是它們的脂肪相對於白肉(雞、鴨、魚肉)來說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引發患結腸癌、乳腺癌等。另外,紅肉中還含有大量的正三價鐵離子,由於正三價鐵離子具有較強的氧化性,過多的攝入也會對機體造成損傷,發生癌變。蔬菜、水果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對抗癌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們卻無法為我們提供蛋白質。所以我們平常應該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類食物,建立起良好的膳食搭配結構,在平衡攝取各種營養的前提下,力爭將其對人體的傷害值降到最小。對於那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來說,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顯得更為重要。

4、培養健康飲食方式

除了“吃什麼”以外,“怎麼吃”對我們預防癌症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烹調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溫度的控製,不要讓油的溫度過高。在高溫環境中,尤其在燒焦、烤焦的狀態下,蛋白質、脂肪就會轉變成苯比吡等致癌的化合物,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魚類、肉類食品在烤糊的情況下會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是吃不得的。

吃飯的時候,我們要講究“細嚼慢咽”。“細嚼慢咽”不僅僅能幫助我們品味食物的美味,它還可以有效防治癌症。它們在咀嚼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氧化酶和過氧化酶等唾液酶,當致癌物質進入人體時,這些唾液酶就可以把它們殺死。一些醫學家認為,中老年人之所以癌症發病率較高,與他們咀嚼能力差有一定的關係,並且認為,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咽,每口飯咀嚼30次,有助於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細嚼慢咽”還可以有效防止過熱的食物進入食道。與口腔的神經細胞相比,食道的神經細胞對“熱”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當我們把過熱的食物吞咽下去以後就感覺不到燙了,其實它的溫度還是很高的,這樣我們的食道、胃黏膜就會被燙傷,發炎,進而引發癌變的風險。

平時進食應以清淡為宜,注意降低食鹽的攝入量。我們知道,過多攝取食鹽容易導致高血壓,還會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血液中氯化鈉過多的話,還會間接造成胰島素減弱。其實,食鹽也是胃癌發病的元凶之一,鹽會損傷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從而容易誘發癌變,因此,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6克。特別是碘鹽的食用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過多的攝取碘容易導致甲狀腺癌,所以不是缺碘地區的居民就最好不要食用加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