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記者·部長——王傳廷剪影(2 / 2)

那天,傳廷告訴我們,他已年屆花甲,很快就要離開宣傳部部長崗位,去重操舊業辦《攀西開發報》,那時搞點寫作,做些研究。由此,我想起了剛進涼山時那一張張娃娃臉,想起了那時脆生生的歡聲笑語和激情的淚流,還想起了一句人人藏於心底的話:革命,我把我交給你了,你安排吧。而涼山,則以母親的柔情和溫馨、父親的仁慈和寬厚對我們說,來吧孩子,我們用大山的胸懷擁抱你。那時,我們沒有祈禱萬能的上帝,沒有得到過什麼恩賜。仰望蒼天,上帝如是說,你們自己去造人吧。我們得益於涼山的好山好水,得益於千千萬萬彝族兄弟姐妹,采擷的是涼山的花草,吮吸的是涼山的甘露和靈氣,造了我們這一個個大寫的人。這就夠了,這就夠了。

瀘山腳下,西昌街頭,還有那皓潔的一輪建昌月,給我們留有不多的時間和空間。大山,你把我們緊緊地抱住,抱緊點,再抱緊點。

注:原載《開拓者的足跡》。作者:陳元通,又名阿通。《涼山文學》副主編,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彩色故事片《奴隸的女兒》攝製完成

彩色故事片《奴隸的女兒》,已由峨眉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這部以涼山彝族地區民主改革為背景的影片,由川丁、袁世金編劇,曾未之導演,李大貴攝影。主要演員有潘虹、田華、吳漾、劉毅邁、翟存元、丁尼、張冠榮、李斯年。

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的民主改革,結束了一直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紀50年代的涼山奴隸製社會,使大小涼山一躍跨入社會主義社會。影片取材於這一偉大的曆史改革,描寫了女奴隸梅來烏呷和老吉爾等奴隸,同企圖對抗民主改革的奴隸主羅洪打石的多次鬥爭以及各個階級、各類代表人物在這場改革中的相互關係和變化,表現了涼山由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跨越千年的飛躍。

《光明日報》1978年5月19日

彩色故事片《奴隸的女兒》公映廣告

《文彙報》1978年7月30日刊發的電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