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破解身體語言密碼才能掌握主動(1 / 3)

處世,你首先需要分辨真偽

你不知道他是否戴了麵具

“草瑩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假象所迷惑,錯把現象當本質,從而掩蓋了對真相的了解和認識,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通常情況下,人們很難從對方的表情或者言談舉止來斷定其心情和目的,首先是因為人們缺乏辨認這些身體語言的技巧,另外對方也可能作了掩飾。比如難過的時候,他可能微笑著麵對周圍的人;興奮的時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頭不語。因此,這時他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不一定出自自己的本意。這正如有人所言:“人人都戴上了虛偽的麵具。”這麵具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曆的增多,戴得越來越巧妙,越來越難以被人發覺,這就增加了我們處世的難度。

在人際交往中,你總是傾向於以不設防的真誠向朋友敞開心扉。然而,當你在人生路上栽了跟頭時,才發覺對方的微笑原來並非發自內心,問候和讚美背後深藏著陷阱。這便是生活的複雜性,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人心難測的圖畫。於是,辨識朋友真偽、提防落入他人陷阱就成為社交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實上,雖然對方想要隱藏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也隻能在某一個時間裏刻意地設計自己的身體語言。如果你從平時就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你就能夠把握他的內心深處的東西。

來自古人的經驗

春秋末年,晉國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界城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為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於是我很快就離去。”果然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麵的兩輛車子,獻給了晉王。

生活中像中行文子這樣善識人心的人很少,他對人的準確判斷來自平日對周遭人的細心觀察。人再怎麼隱藏本性,終究還是要露出真麵目的,就像前台演員一樣,一到後台便把麵具拿下來。假麵具一拿下來,真性情就顯露出來。因此,隻有經過長期觀察,才能了解一個人的本質。

知彼才有勝算

需要辨別和了解他人的性情

人與人的千差萬別,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由於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和後天經曆的不同,使得我們每個人的性情、心理都很不一樣。有的人精明強幹、工於心計,有的人則質樸厚道、大大咧咧;有的人率真明快,有的人則深藏不露;等等。

所以我們必須嚐試著去了解他人的性情,並學會與不同性情的人交往。了解了周圍人的個性,再針對對方喜惡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才能在與人的博弈中獲得勝算。

來自古人的經驗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燕王朱棣起兵,乘勝包圍了濟南。當時擁護建文帝的山東參政鐵鉉隨軍監督糧草,便和參將盛庸固守濟南。

朱棣攻城心切,調來火炮轟擊城牆。

濟南城牆雖厚,也難以抵擋火炮的轟擊,一旦城牆被毀,城池也就被攻破了。

這時,鐵鉉心生一計,命人在一塊大白木牌上寫道:“太祖高皇帝之靈。”讓士兵高舉靈牌,立於城牆之上。

朱棣驀然見到父皇朱元璋的靈位,大驚失色,拜伏在地,叩頭不止,又傳令軍中不許放炮轟城,以免誤傷父皇靈位。

鐵鉉借機修補城牆,全力防守,燕軍雖然仍猛力攻城,但無火炮輔助,士氣減弱不少,圍攻濟南三個多月,也未能進城一步。

此時大將平安率兵20萬,要攻打德州,切斷燕軍的糧餉通道。朱棣見勢不妙,隻好忍痛放棄濟南,撤回北平。

朱棣自起兵以來,幾乎百戰百勝,軍威未曾受挫,卻慘敗於濟南城下。

這是鐵鉉看透了朱棣起兵與侄子爭奪皇位,心裏一定會覺得愧對父親,因為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就確立的合法繼承人。他起兵造反,雖說是迫不得已,但也是和朱元璋的意旨違背。所以他一見到靈牌,就驚慌失措,拜伏在地,不敢仰視,正是他心裏的罪惡感在起作用。而且朱棣起兵造反,最怕“師出無名”而失去民心,如果炮轟先皇靈牌,就會背上背叛孝道的惡名,這是他最忌諱的。

朱棣剛一攻城就見到父皇靈牌,攻城之誌已在無形中被奪去。曠日持久,燕軍的士氣也逐漸消磨殆盡,各種攻城手段均被鐵鉉巧妙破解,士氣也委靡不振。

朱棣的這種心理一般人很難猜得到,鐵鉉不僅猜到而且加以利用,讓朱棣“投鼠忌器”,用塊白木牌抵禦住了萬馬千軍。這也正是應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

不管身邊人的心機程度如何,知彼都是必要的,麵對懷有不軌意圖的人更是如此。隻有知曉對手的狀態,才能做到百戰不殆。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被封為滕王,他非常荒淫,身邊許多官員的妻子都被他玷汙了。他最常用的伎倆是假稱王妃召喚某位夫人,然後人一到王府,他就強行無禮。有一天,崔簡的妻子鄭氏被王府召喚,想不去,又怕滕王,要是去肯定會受汙辱。鄭氏最後對丈夫說:“沒關係,我有辦法。”鄭氏去了滕王府中門外的小閣樓,滕王正在閣樓內,見鄭氏進來就想逼迫她。鄭氏大聲呼喊道:“大王豈能做出這等事,一定是奴才!”說著拿鞋底把滕王的頭打破,還用手指把他的臉抓出了血。王妃聽見動靜出來,鄭氏才得以回家。滕王感到羞慚極了,10天不理政事。後來滕王出堂就座,崔簡上前去謝罪。滕王麵有愧色,隻得將崔簡夫婦調出王府。而那些曾被滕王侮辱過的官員之妻與鄭氏對比之下,個個自愧不如。

麵對滕王的淫威,鄭氏沒有屈服。但出於現實情況,又不能直截了當地揭穿滕王的無恥嘴臉。於是根據滕王可能采取的措施想出了這個既能保全自己貞節,又能給滕王一個退路的一舉兩得的計謀,圓滿地處理了這件棘手的事情。

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的測驗”。雖然你無意測驗別人,但是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你都會看在眼裏,這些舉動的累積,很自然地會形成你對他的評價。所以,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際關係之中才會有勝算。

知人知麵要知心

人的所謂“深”,有兩種情形:一是深沉。其表現為少言語而守本分,能容人忍事,內外分明,待人處世渾厚而不逞強,不炫耀才華。二是奸深。其表現為緘口不言而心藏殺機,行為詭秘,雙目斜視,說話陰陽怪氣。前者是最有道德的賢才,後者是極為險惡的奸人。所以切不可將兩者等量齊觀。

麵對你周圍的人,不可隻簡單地看其表麵。世上的事都是乍看單純實則複雜。對別人所說的話全盤相信,是很危險的,必須探究其真正的用意。

因為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單憑表麵所見而下結論,常會產生很大的錯誤。生活中隨時都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像公司內、朋友間莫名其妙的口角摩擦,以及平日沉默寡言的人意外地變成問題的中心人物等。

仔細觀察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可以發現其實是我們忽略了多方了解觀察,而單純地以為某人就是什麼樣的人,等到出現問題時,才吃驚不已。

比如說在公司裏,傳出有關某重要人物的謠言。像這種情況下,這個惡意中傷的另一麵是否有什麼用意呢?傳播謠言的人居心何在?誰會因此受益?誰會因此受損?這些問題都必須深入分析,不可單純地相信謠言。

看到一個現象,不能不經思考就全盤接收,還必須考慮到其中的原因或是背景。看到人的表麵就相信他,或是看到事情的表麵就驟下結論,這些都是太過單純、頭腦簡單的人所為。你應該及早脫離這種直線式的思考,懂得如何看透現象的裏層,看見一個人深層次的東西。

《史記·管晏列傳》引述了管仲講鮑叔牙對自己的相知之雅:“當我窮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每當分錢的時候,我總是多取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圖便宜,因為他知道我很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事,反而使他更加困窘,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愚笨無能,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君主罷黜,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沒有才能,因為他知道我時運不濟。我曾經三次帶兵打仗,三次戰敗逃跑,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膽怯,因為他知道我家中有年邁的母親。公子糾與小白爭奪君位而失敗,我忍辱被囚,鮑叔牙並不認為我無恥,因為他知道我不羞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恥辱。生養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啊!”管仲說的是肺腑之言,反映了鮑叔牙對他相知之深。鮑叔牙也因為推薦管仲而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