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女性成才概說(1 / 3)

人生在世,誰不渴望並追求美好的人生?成才既是美好人生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實現美好人生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條件。每一位女性都希望成才,尤其在大學時期,這種願望更為強烈。然而,成才需要經曆十分艱辛的過程,成才不易,女性成才更不易。這是由女性所處的地位、社會狀況、客觀現實和女性自身的條件所決定的。

一、女性成才的理性起點——女性主體意識

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需要女性獨立、全麵的發展,而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正是其決定性因素。由於曆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一些人對女性成才持有偏見,也較苛刻。我國已把男女平等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單位、部門和個人難以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生育負擔、家庭負擔及生理上的差異等都使女性在社會競爭中處於弱勢,雖然我國有整套保障婦女享有平等權利和促進婦女發展的法律體係,但是這並不能完全保證女性實際享受到平等權利。幾千年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以致女性的角色仍然不可避免地帶著“從屬意識”“性別自卑感”的烙印,甚至內化為女性心理深層而不自覺,這消蝕了女性的成才意識,影響了女性成才目標的設立與實現。這些都不同程度地肢解了女性精神,弱化了女性才能,製約了女性的發展。女性若沒有對自身主體意識的覺醒、沒有對自我價值的科學反思、沒有獨立的精神與人格,就永遠走不出男權傳統的藩籬、不會有獨立自由的個性發展、不能實現自我價值。

(一)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

女性是社會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主體意識是否已經覺醒,是探討女性成才首先要涉及的問題。女性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和獨立、全麵的發展,就必須“自我發現”,實現其主體意識的徹底覺醒。

1.女權由盛到衰

最初,女性發現自己之所以是女性,是發現了自己的身體與男性的有區別。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女性群體處於統領社會的地位,女性受到尊崇。母係氏族的生存方式,充分證明了以繁衍為核心的女權在人類曆史中的重要地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從戰爭和打獵獲得資源的過程中,男性表現出了女性無法比擬的優勢。從此,在曆史舞台上,以繁衍權而帶來的女權逐漸衰落,男性成為了世界的主宰,形成了男權文化。女權的衰落使女性積極地總結經驗,並形成了積極的女性文化。

2.女性意識覺醒與時代特征密切結合

我國女性意識的覺醒始終交織著三大時代特征:一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主要是由男性代言立說,這決定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可避免地滲透著男性立場,而從性別等級森嚴的傳統文化成長的中國男性,其思想深處不可避免地殘留著傳統思想的痕跡。二是我國女性意識的覺醒明顯帶有救國救民的時代特征,婦女解放是為了服從階級解放的需要,而諸如個性解放、人格獨立、家務勞動、家庭暴力、男性中心傾向等階級內部的性別問題卻往往被忽視。三是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深受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的潛在影響,一方麵,她們無法擺脫內心深處強烈的性別自卑感及潛在的“從屬意識”;另一方麵,她們對其自我覺醒也存在認知的片麵性,即“男女同質化”傾向,以男性尺度來衡量自身的存在價值。我國女性曆經了從女奴到女人的解放。

人類的性別是人類進化與分工的必然結果,它是人類的驕傲。然而,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使女性淪為從屬,喪失了“思索與行動的能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女性向來被視為男性世界的“點綴”,她們無獨立人格,更無獨立的女性意識。女性作為占據“半壁江山”的性別存在,僅僅具有人口數量的意義。一切經濟、政治、曆史、社會乃至於文化都由男性所主宰。“女性”一詞代表了在二元對立中的否定,價值定位是“男尊女卑”;分工模式是“男外女內”;權力等級是“男主女從”。“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成了女性為人處世的原則,女性一旦擅越便被視為“禍水”。

新中國成立後,女性的政治經濟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性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男女獲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國家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係基本形成,明確規定“實現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把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實踐中,推進性別平等,消除對女性歧視,這促進了社會良性、有序、和諧的發展。在現實社會中,女性享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更多的權利和平等,給女性成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大機遇。女性活躍在社會各個層麵上,在社會舞台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並以“群體性”的顯著特點進入到公共領域中來,女性才能較以往任何時期都有更為深邃、廣闊和堅實的拓展。

回顧女性發展所曆經的軌跡,我們發現,女性已經從一種被束縛的性別奴役中掙脫出來了。當今社會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成長成才環境,再加上女性成才意識的全麵蘇醒,共同為女性的發展拓展了一種曆史契機,女性成長成才湧現出五彩斑斕的壯麗景觀。

3.社會需要女性成才

放眼古今中外,很多女性用智慧和力量撐起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以獨有的女性人格魅力令世人折服。女性成才,正是女性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事業,不懈地努力和奮鬥,成為強者,走向成功,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一書中,極為深刻而又精辟地表述了女性成才與社會進步的天然關係:“某一曆史時代的發展總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決於婦女的素質。”社會的發展、政治文明及現代化的程度和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講,必須以女性素質的提高、女性成才的進程為尺度。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經濟騰飛的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尤需加快女性成才的進程。

當今的中國對女性成才發出了迫切的呼喚。女性成才、成功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客觀要求,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的中國為女性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進入到重要職業領域,眾多女白領、粉領、金領的能力大大超過男性。“我們要成才,我們能成才”是女性發出的最強呼聲。作為主體的女性如何成才,女性成才需具備哪些要素等,成為廣大女性共同關注和深入探討的熱門話題。

(二)女性主體意識

女性成才既是社會進步發展對女性的要求,也是女性自身主觀意識的能動需求。因此,形成科學的、人文的、個性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女性主體意識,發揮女性的主觀能動性,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自”精神,對女性的自我成長、個性完善、職業提升和生活幸福,都有著積極意義。

1.什麼是女性主體意識

女性主體意識就是指女性作為主體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自覺意識。具體來說,是指女性能夠自覺地意識到並履行自己的曆史使命、社會責任、人生義務,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點,並以獨特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肯定和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需求。

從女性視角看,女性主體意識包含兩方麵: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確定自身本質、生命意義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二是從女性立場出發審視外部世界,並賦予它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其核心是強調女性的主動行為。

2.女性主體意識在女性成才中的意義

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對女性進行了“賢妻良母”的奴性定位,使不少女性卑躬屈膝、妄自菲薄,形成了依附、順從、自我萎縮的性格,以致女性無法形成主體意識,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生命存在和精神需求。改變幾千年來女性處於從屬的和客體的地位,喚醒女性作為人的自我主體意識,建立女性作為人的主體性地位是女性解放、女性成才的關鍵。今天,女性要想成才需要具有專業素質,更重要的是,女性必須具有清醒的自我成就意識,認識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增強自信心和自主意識。女性隻有具備了主體意識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為,才有可能增強參與自我發展的要求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