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體意識的內容,隨著曆史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遷而不斷的變化充實。當代社會轉型期,女性主體意識較之以前任何時期,自覺性更強、內涵更豐富,主要表現在獨立自主意識、地位意識、價值意識、權利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以及自我實現意識等方麵。具體包括:(1)女性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主體,具有人的共性——獨立人格,並且可以按照人的全麵需要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生活;(2)女性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自身特質,並在作為“人”的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女性豐富的獨立特性,塑造與自身身心相協調的、真正的女性氣質;(3)能夠認識並自覺地承擔起女性各種角色,使妻子、母親角色與社會角色相協調平衡,以真正全麵的方式占有“人”的全麵本質;(4)能夠正確地對待男性,在尊重他們選擇的基礎上,與男性和諧發展,既反對把男性當敵人,也反對男尊女卑。
女性主體意識的意義在於將“人”和“女人”統一起來,體現著包含性別又超越性別的價值追求。主體意識是女性能動性、自主性的基礎,也是創造性的來源,隻有確立了主體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激發主體的內在潛能。因此,明確的女性主體意識是激發女性追求獨立、自主和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的內在動因,是女性成才的理性起點和關鍵要素。
二、女性成才的概念
要明確女性成才的含義,就要搞清楚什麼是人才,什麼是女性人才及其特點。
(一)人才與女性人才
1.人才的含義及特點
人才,有時寫作“人材”。在古文裏,“材”通“才”。傳統上,人們把飽讀詩書、博學多才之人稱為人才,還有的人認為“有用有為即人才”。《現代漢語詞典》裏,人才則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政府有關部門所說的人才,特指具有中專以上學曆或具有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或雖不具備上述條件但在專業技術崗位或管理崗位工作的人員,以及其他具有某種專業特長的人員。我國人才學界對人才的定義:人才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能以其創造性勞動,對社會或社會某方麵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人。
筆者認為,人才就是受過專門教育並能在自己的崗位上以創造性的勞動為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人。
從以上不同角度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人才可以是物質生產者、精神生產者,也可以是社會管理者、社會服務者。人才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和社會貢獻都與教育緊密相關。人才是人力資源裏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是人力資源中的精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人才的基本特點是有德有才。具體來說,人才具有社會性、創造性、進步性、層次性、動態性、專業性、相對性、廣泛性等特點。其中社會性、創造性、進步性是人才的本質屬性。
社會性是人才的基本特征。具體來說,人才是人群中的精英,其社會性是受人的社會性所決定的:一是人才是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二是其成長要受特定的社會條件限製,並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檢驗;三是人才認定本身就是社會評價的結果。
創造性是人才的主要特性。創造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的行為,既有層次高低之分,也有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之分。人才與一般人的差異主要有三點:一是人才的創造力遠遠高於一般人,具有別人做不出或達不到的水平與能力;二是人才能有效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具有創造性思維;三是與一般人比,人才在創造物質財富或精神文明的某一方麵起較大的作用。
進步性是人才的本質屬性。我們對人才的評價主要看其活動是否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進步性是創造性的方向,創造性體現進步性。
2.女性人才的含義及其要素
女性人才是指具有鮮明主體意識的女性,接受一定的專門教育,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並能以其創造性勞動對社會或社會某方麵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人才。
女性人才的含義有三個要素:一是具有女性的主體意識,能積極主動發揮女性對社會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受到一定的專門教育,掌握了一定知識、技能和從事創造性勞動的能力;三是為社會作出了一定成績或傑出貢獻。
女性人才是從性別角度劃分出的一種人才,同樣具有人才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即社會性、創造性、進步性等。女性要成為人才,除具備上述特點外,還應特別強調女性的主體意識。
女性人才或女性成為人才的前提是成為具有主體意識的女性,或具有女性的主體意識。這種主體意識是女性擁有獨立人格的主體意識,它為女性提供了一種基於女性價值去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新方式,是女性成才的理性起點和支撐點,是女性成為人才的關鍵因素。
(二)成才與女性成才
1.成才的內涵
成才指成為有才能的人。成才有時也寫作“成材”,其本義是指成為某種材料。成材或成才,都有“有出息”的意思,比喻成為“有用”的人。金宏章教授在《青年成才學概論》中指出,成才指個體在其成長曆程中,在社會及他人的教育、培養下,在環境的綜合作用下,在自身的主觀努力下,德、識、才、學、體諸方麵的發展進步和由此所達到的一定水平。
筆者認為,成才是指人的綜合素質經過培養後,由一般狀態上升到優化狀態,並實現自身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統一的過程。
那麼成才的素質又有哪些?素質指人在品性、學識、才能、身心等方麵的素養和品格。在當前飛速發展的社會,隻有高素質的人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作出建設性的貢獻。成才的培養是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指德、學、才、識、身、心幾個方麵,概括起來就是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身體與心理素質。而女性素質是女性踏入社會,謀求發展,取得成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成才教育就是通過對大學時期女性進行係統的專業培養和各項實踐活動的鍛煉,使其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身體與心理素質達到培養目標,從而她們可以順利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需求的統一。
人才學告訴我們,人才成長和發展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潛人才”或“準人才”:指成才者在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影響下,通過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綜合素質由一般狀態提高到優化狀態,是可能或即將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第二階段稱為“顯人才”:通過實踐活動,成才者把良好的素質展現出來,創造出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其目標是取得優良成果,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的成才教育從人才成長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注重人的潛能開發和挖掘,同時也關注從“潛人才”向“顯人才”的轉變和實現。
2.女性成才的含義及標準
女性成才是指具有主體意識的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服務等社會各個領域內實現自我價值、取得被社會和公眾所認可的成績的過程,是女性提高社會地位的根本所在。簡而言之,就是女性成為人才的過程,且是具有主體意識的女性成為人才的過程。
實際上,什麼是成才,怎樣才算成才,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標準,因此,對不同的性別也不應是一個標準。女性的成才與發展必須與先進的性別觀相聯係。女性成才是女性自覺耕耘的結果,是女性在人格獨立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結果,而不是傳統性別的規定內化的結果。女性成才應具有科學的成才觀,成才的標準也應該用先進的性別觀來衡量。因此,在實施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當今中國,我們不能迎合傳統文化對女性的角色期待:用男性成才的標準來衡量女性,認為男性才是成才的主角或方向,而女性隻能是成才的配角或末流。目前,社會上不少人的價值取向尚未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人才評價體係也帶有時代的烙印,表現為:人們一方麵鼓勵成才,另一方麵對人才的理解過於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