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才課程的實踐教育是一種實踐性的課程形態,它基於女性的直接經驗,密切聯係大學時期女性自身生活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門以大學時期女性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我們嚐試突破學科教學自我封閉的僵化模式,將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進行整合,注重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補充,將學科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把女性成才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根據學院性別結構特點和女生年齡特點,重點開展適合大學時期女性特點的社會實踐活動,強調大學時期女性的親身經曆,麵向大學時期女性的的整個生活世界,要求女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一係列的活動中體驗和感受生活、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強素質、長才幹、作貢獻”的成才目標。
一、開展女性社會實踐活動的特點
我院針對大學時期女性群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多年的嚐試與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女子院校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特點。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人才觀及先進的社會性別意識指導下,我們充分考慮我院女生多的特點,密切聯係女性社會生活,注重與各學習領域相融合,積極組織開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大學時期女性提高綜合素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以科學的女性成才觀為指導思想
在社會實踐中,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人才觀及先進社會性別意識為指導,結合女性的特點和實際,引導大學時期女性積極投身於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中,幫助她們樹立科學的成才觀,正確把握成才導向,以促進她們自身全麵發展。女性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婚姻家庭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有效地抑製市場經濟對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麵影響,自覺地投身於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文明素質的培養,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行為觀念,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男主女從的性別觀念深刻影響著女性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對性別角色定位的認同。如何幫助女性認識傳統觀念對女性成才的負麵影響、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確立與實施、先進性別文化觀念的植入與樹立,就不僅僅是法律層麵的問題,而應該融入女性成才教育理論與實踐環節中。尤其要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女性素質教育,使女性認識到自身的性別自卑感和性別從屬意識深刻影響到女性自身價值的實現,而先進性別文化觀念的植入與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婦女觀的學習認知,有助於糾正傳統的錯誤觀念,走出女性成才的誤區,強化女性主體意識與成才意識,樹立正確的時代理念和先進文化理念。這種知識素養的形成,成為女性做人做事、成才成功的基礎,使受教育的女性通過自身的內化自省、知行整合,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內在品質和價值取向,以促使她們向社會人、職業人順利轉變。
(二)采用多樣化的組織參與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是一項涉及麵廣、形式多樣的係統工程,貫穿於人類成才發展的整個過程。這裏我們主要針對大學時期女性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采用了多樣化的組織參與形式,從而激發她們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熱情。
首先,在活動形式上,圍繞理論學習實踐和活動實踐兩條主線,將女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分成課程學習中的教學實踐活動、校園實踐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三種形式,在充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校園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實現“課程學習——校園活動——校外實踐”的良性銜接。
其次,在組織形式上,設有主題式、專題式實踐活動形式;在規模上,有學院大型活動、係部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等;在範圍上,有本校活動、校校聯合活動、校企聯合活動等。
再次,在實踐組隊方式上,有學生自願報名組成的綜合性實踐隊,有按專業組成、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隊,有按生源地組成的生源地實踐隊,有按學生社團或興趣愛好組成的社團服務隊,有按項目需求設置的項目隊,有按宿舍組成的服務團隊,等等,多樣化的組織形式,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實踐的需要,有利於社會實踐的開展。
(三)開展以女性為主體的實踐活動
女性成才課程是一門以女性自主體驗為主的全新課程,其綜合實踐活動明確了實踐主體主要是學生——即大學時期的女性。在課堂實踐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培養性別平等的價值觀,可以促進學生有效地運用社會性別理論去觀察、分析和批判某些社會現象,使學生明確實現男女平等與社會進步的關係,增強學生促進兩性平等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充分調動她們內在的主體性。盡管有些實踐活動由教師、社團或某些組織者帶隊,但實踐活動圍繞女生設計、展開,旨在使女生得到鍛煉和提升,女生始終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主體。在活動中遇到問題、困難,她們不等不靠,自主意識、自主行為已成為一種實踐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才幹能大大增強女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開展以女性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在開展社會實踐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以愛國主義教育、愛校教育和女院精神傳統教育為基礎,以誠信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美育教育為特色,以豐富多樣的女性主題實踐活動為形式,通過組織觀看女性主題電影、閱讀女性主題書籍、交流女性學習心得、舉辦女性主題沙龍、開展各類女性主題評比等實踐活動,對大學時期女性進行成才實踐教育。軍訓閱兵儀式上的女兵方隊、升旗儀式裏的女子護旗隊,彰顯了女院學生的颯爽英姿;“校園裏的打工妹”“我是女生,我誌願,我行動”等有關女大學生關注熱點的校園訪談,展現了現代女性的智慧風采;“我是金牌女院人”“我眼中的女院”主題演講充分展現了女院學子的性別自豪;“樹四自精神,作睿智女性”“女校的教育作用”“成長中的杜拉拉”等女性發展論壇以及“魅力女性,優雅人生”女性文化大講堂等活動,則對當代女性成長發展中觀念、能力、機遇等作了積極探討。此外,通過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我是金牌女院人”“聚力同行——我與女院共奮進”等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引領廣大青年女性積極學習、努力工作、發揚個性、砥礪品格、塑造形象、提升內涵,在學習中強素質,在實踐中長才幹。
二、開展女性社會實踐活動的渠道
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隨著社會發展及活動領域的不斷深化,把女性參加社會實踐與當今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聯係起來,更能體現時代意義,女性社會實踐的內涵也必然得以豐富。現今女性社會生活基本領域包括了學校、工作崗位和家庭,因此,學校教育實踐、崗位工作實踐和家務勞動實踐構成了女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渠道。
(一)學校教育實踐
教育是成才的基礎,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對女性成才起著主導作用。我們曾提到大學時期是女性成才的重要階段,處在人才預備隊的在讀女性屬於準人才,大學時期的教育培養對培養中高級專門女性人才具有突出作用。
近年來,我院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主動貼近女大學生實際,積極探索女性教育規律,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教育的功能,嚐試用因性施教的方法,通過理念植入、意識激發與行為培養,進一步加強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
大學時期女性社會實踐的開展,圍繞理論學習實踐和活動實踐兩條主線,采用課程學習中的教學實踐活動、校園實踐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三種形式,使女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1.教學實踐活動
教學實踐活動是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資源為依托、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與“學”為主要載體展開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實踐活動是大學時期女性接受社會實踐教育的首要環節,也是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形式。這種實踐活動形式為女大學生參加校園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意識前提、知識和理論基礎、技能和方法準備以及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時,教學實踐活動因課程資源的豐富性而具備資源優勢,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優勢,可以大大提升女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此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教”與“學”相長的過程,通過教學實踐,可以更好地推動課程創新和發展,增強教學效果,全麵促進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教學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課堂實踐活動和專業實習活動兩種類型。
2.校園實踐活動
校園實踐活動是指在學校的指導和規範下,由學生自主設計、發起、策劃、組織和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舞台,以課外時間為活動時間,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突出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旨在促進學生社會化和全麵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園社會實踐活動是女大學生社會實踐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拓展,也是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過渡,具有貼近學生實際、緊密聯係師生、便於廣泛參與、形式靈活多樣等優勢。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形式,可以推進女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全員化、特色化、生活化,使女大學生社會實踐融入到大學教育、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從而確保社會實踐促進女大學生成長成才與全麵發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