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的詩歌
1986年的現代詩群體大展上,翟永明參展的詩作是《黑房間》。不過,她的成名作卻是同年發表的組詩《女人》。該組詩發表於1986年《詩刊》社的“青春詩會”,並由漓江出版社結集出版,成為她的第一本詩集。《女人》組詩由20首短詩組成,共分4輯,互相獨立又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盡管每天都有溺嬰屍體和服毒的新娘”,如此奇譎冷峻的語言,加之對女性生命經驗的獨特體驗,《女人》發表後立即撼動了文壇。因為《女人》,翟永明被視為舒婷之後中國詩壇最重要的女詩人和女性詩歌第一人,該組詩也成為《致橡樹》之外“女性文學”的又一標高。
《女人》之後20多年的寫作中,詩人的寫作風格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由銳利而趨溫和,由繁複而趨簡明,顯示出了更為成熟的魅力。然而,沒有改變的是女性主體存在的立場,這在選本收入的《魚玄機賦》中,也得到了印證。
魚玄機是唐代女詩人,才華橫溢卻生世坎坷,跟薛濤頗有相似之處。她先嫁作人妾,被拋棄後出家當了道姑。道觀中的魚玄機豔幟高張,與風流墨客、王孫公子多有往來。因為懷疑婢女綠翹與客人私通,魚玄機殺死了綠翹,自己也被判了死刑。無疑,在翟永明的眼中,魚玄機是一個非常具有現代意識、不依附於男人的女性。這首詩的作者也以一種現代人的視角去審視千年前的才女:
那些風流 那些多情的顏色
把她的道袍變成了萬花筒
多好嗬
如果公元868 變成了公元2005
她也許會從現在直活到85
有正當的職業 兒女不缺
她的女性意識 雖備受質疑
但不會讓她吃官司 挨杖斃
盡管被視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女性詩歌的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但翟永明並不滿足於“女性詩歌”的標簽:“1986年後我就被定位了,好像我這輩子隻寫了一首詩《女人》,隻要一說我,就是這首詩,我有點怕,也有點煩。”
在中國新詩發展的20多年裏,翟永明是極少數持續保持詩歌創作活力的詩人。評論界公認,翟永明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完成了由自由體向敘事體的風格轉變,而“這一轉換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某種全新的風格,它還標誌著翟永明真正形成了她的‘個體詩學’”,“這種敘說風格為她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更為開闊的背景和觀察周遭事物的全新角度”。選本中的《第八天》是一個最明顯的例證。《聖經》裏,上帝創造世界花了六天的時間,第七天,上帝休息了,第八天,“創造了生物神話”的科學家卻試圖取代上帝。在這首詩裏,翟永明的視角轉向了轉基因食品,“吃著轉基因食品/看著轉基因藝術/寫著轉基因文字”;轉向了電腦機器人,“據稱電腦人/有405 項內置程序/人類隻有42 條染色體/活該倒黴受氣”;轉向了克隆,“每人都有一個貓兄鼠弟/或者花鳥姐妹/我們必須學會與他們稱兄道弟”。
詩人的轉型,其實伴隨著深沉的哲學思考,“一隻蝴蝶思考它是否莊周/也成為可能”,“活在生命雙性繁殖年代/莎士比亞可以慶幸:他隻考慮生存還是死亡”,“當我左手拿著佛陀教義/右手拿著生物革命告示”……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這些詩句已經突破了通常“女性詩歌”的範疇,更逼近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和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