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應對開場白中的口吃和吐字不清
上台演講對於一些人來說就好比是“出醜”——他們因為自身的口吃或吐字不清等原因,往往會使自己變得很難堪,甚至還很擔心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會極力避免在眾人麵前說話。
提起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多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偉大而富有建樹”,但很少有人知道年少時的他曾因為在同學麵前介紹自己時吐字不清而苦惱不已。一次做自我介紹時,年少的羅斯福上台之後就出現了口吃,他說道:“我……我叫……西奧多·羅斯福,很……很高興認識大……大家……”因為這個糟糕的開場白,不少同學甚至有些瞧不起羅斯福,還有同學幹脆當麵嘲笑他。如何克服這種開場白中的口吃現象就成了羅斯福最關心的事。為此,他製定了非常具體的訓練方法,即嚐試在同學麵前大聲說話來克服口吃。羅斯福對自己信心滿滿,並且不再在意同學們的嘲笑,堅持訓練,而最後,他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在多年以後的大學畢業典禮上,西奧多·羅斯福被校長要求發表畢業感言。麵對著台下數千名師生,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這段經曆,不知什麼原因,此時他的聲帶就好像失去了知覺一樣,竟然無法說出話來。羅斯福極力地讓自己緊張的情緒安靜下來,片刻之後,緊張情緒稍有緩和,他開口說道:“此時此刻,我……我的內心……”話剛說到一半,他竟然口吃起來,這種尷尬的情況讓這位年輕人始料未及。羅斯福低下頭,哽咽起來。但如此場景卻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羅斯福此時才明白,自己的哽咽已經將口吃的毛病遮蓋住了,台下的人完全陷入到自己的情感攻勢中了。意識到這點後,他緊張的情緒放鬆了很多,同時內心也抱有必須讓這次演說成功的信念。於是他接著說道:“此時此刻,我內心的情緒非常複雜,一方麵是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向往,另一方麵是對大學生活的戀戀不舍。我想對大家說的是,即使我離開了校園,也一定會情係校園,因為這份懷念是最美麗的。”當他演說結束時,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顯然,他克服了口吃,演說也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那麼,羅斯福究竟是怎樣克服口吃的呢?
第一,向聽眾發起“情感攻勢”
羅斯福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它可以分散聽眾的注意力。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在開場白中出現口吃或者吐字不清時,聽眾大多會對說話者產生不好的印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會將精力集中在說話者身上,這樣一來,隻會加重說話者緊張的情緒,同時也會加重說話者的口吃。但如果說話者懂得運用情感攻勢的策略作掩護,就能分散聽眾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將目光放在演講者的口吃上,而如此一來,說話者內心的緊張之情便會慢慢得以放鬆,從而避免口吃的出現。
第二,內心樹立一定會成功的信念
很多時候,信念是否堅定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成敗。開場白中出現口吃的人如果沒有樹立改正口吃的信念,那麼這個障礙或許就會伴隨他們一生,而這必定會影響他們的事業發展和日常生活。因此,出現口吃或吐字不清的情況時,就需要堅定信念,努力改正,這樣才能擺脫苦惱。
4. 解決說話缺少邏輯的問題
開場白缺乏邏輯也是演講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成為人們有效溝通的障礙。
一般情況下,說話缺少邏輯的表現有:說話不著邊際,讓聽眾不能理解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含義;說話沒有條理性,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就去說另外一件事。無論是哪種情況,沒有邏輯的表達對於說話者和聽眾之間的溝通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人們十分有必要將其進行改正,以防止其成為影響人們溝通交流的障礙。
世界著名語言大師韓禮德曾說過:“一個人說話缺少邏輯對聽眾來說就好比是一場災難,因為聽眾很難明白說話者要表達什麼含義。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0世紀70年代末期,韓禮德得到英國劍橋大學的邀請進行演說。在演說現場,他和大學生們進行了互動,以測試大學生的演說水平。首先,他讓一位男生上台演說。這名大學生這樣說道:“非常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演講,最近我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也希望有人能和我一樣喜歡滑雪運動……”在場的人聽完他如此不合邏輯的開場白後,都麵麵相覷,不明白他所要表達的具體含義。當時的韓禮德眉頭緊鎖,而這名大學生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開場白存在一定問題,於是很難為情地走下台。事後,韓禮德和這名大學生進行了溝通,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知道你的開場白存在哪些問題嗎?”韓禮德開門見山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