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輯二十五 態度決定一切(1 / 3)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而是因為我們不敢事情才難。

——羅馬哲學家塞涅卡

1.做個積極的解夢人

一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考試前兩天他做了3個夢。第一個夢他夢到自己在牆上種了棵白菜,第二個夢他夢見自己在下雨天戴著鬥笠還打著傘,第三個夢他夢見自己跟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卻是背靠背。

這3個夢似乎有些深奧,秀才第二天趕緊去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這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到入住的客棧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店老板樂了:“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中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這番解析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了考試——他竟然中了個探花。

態度決定我們的生活。想要有好的生活,首先擁有好的生活態度。

2.你能有什麼辦法

一個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一次差點把命都斷送了——因為在酒吧裏看不順眼一位酒保而殺了這個人,他被判終身監禁。

這個人有兩個兒子,年齡隻相差一歲。其中一個跟父親一樣有很重的毒癮,靠偷竊和勒索為生,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牢。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有美滿的婚姻,有3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不吸毒。

為什麼有同樣的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卻又有著不同的命運呢?

一次訪問中,記者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兩人竟是同樣的答案:“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而是我們對這一切所持有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

3.拚對你的世界地圖

美國的一位牧師正在家裏準備第二天的布道。他的小兒子在屋裏吵鬧不止,令人不得安寧。牧師從一本雜誌上撕下一頁世界地圖,然後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孩子,如果你能將這張地圖拚好,我就給你一美元。”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兒子花費一上午的時間,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就敲響了他的房門。牧師驚愕地看到,兒子手中捧著已經拚好了的世界地圖。

“你是怎樣拚好的?”牧師問道。

“這很容易,”孩子說,“在地圖的另一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再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著給了兒子一美元,“你已經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布道,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如果你是對的,你的世界就是對的。如果你能把你的世界地圖拚對了,那麼你的人生旅行也會因此豐盈圓滿。

4.千萬別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麵,悲慟不已。

她的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愁雲為之一掃,心境頓時明朗。

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剛才開錯了窗戶。”

人生路上,我們也常常會開錯“窗”。不同的“窗口”,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劇情,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心態。人生路上,有的“窗”可以打開,有的“窗”不可以打開。

5.你在尋找什麼

兩個農民種了同樣的莊稼,取得了同樣的收成。

一個想,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近三成,不僅夠一家人吃穿用而且還有積累。如果這樣下去,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富有的人了。他為此快樂無比。

另一個農民則不同。他想,今年雖然有了積累,但比起那些很富有的人卻微不足道,人家一年的積累是自己的十倍乃至百倍,豐收反而使他變得更加痛苦。

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卻是不同的結論。快樂和悲觀同時存在,關鍵是看自己去尋找哪一個。

6.別把自己的心捆住

一次,有人問農夫是否種了麥子。

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嗎?”

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吃了棉籽。”

於是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說:“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一個不冒任何風險的人,隻有什麼也不做——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他們被自己的態度所捆綁,是喪失了自由的奴隸——因為回避受苦和悲傷,所以他們不能學習、改變、感受、成長、關愛或生活。

7.試著掙脫拴住你的鐵鏈

小象出生在馬戲團中,它的父母也都是馬戲團中的老演員。

小象很淘氣,總想到處跑動。工作人員在它腿上拴上一條細鐵鏈,另一頭係在鐵柱上。

小象對這根鐵鏈很不習慣,它用力去掙,掙不脫,無奈的它隻好在鐵鏈範圍內活動。

過了幾天,小象又試著想掙脫鐵鏈,可是還沒成功,它隻好悶悶不樂地老實下來。

一次又一次,小象總也掙不脫這根鐵鏈。慢慢地,它不再去試了,它習慣鐵鏈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樣嘛,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小象一天天長大了,以它此時的力氣,掙斷那根小鐵鏈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可是它從來也想不到這樣做。它認為那根鏈子對它來說,牢不可破,這個強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記憶中了。

一代又一代,馬戲團中的大象們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鐵鏈和一根無形的大鐵鏈拴著,活動在一個固定的小範圍中。

時勢不斷變化。當初做不到的事今天可能就會輕而易舉做到,當初能辦到的事今天可能就難以辦到了。無論如何,關鍵是心中不要存下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

8.錯誤算自己的

有兩個男士在大學時是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演藝圈。他們都很有才氣,在學校的時候就顯得與眾不同,兩人雖然彼此惺惺相惜,卻也因好強而暗中較量。

兩人雖然都在演藝圈,但一位選擇當導演,另一位則選擇當演員。

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兩人都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得很出色,也各自擁有了一席之地。有一次,剛好有部電影讓他倆合作,基於兩人是要好的同學,而且心裏對彼此的才能和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他們都爽快地答應了。

這個導演對演員一向要求嚴格,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之中,雖然是自己的同學也毫不客氣地加以指責。而已經是名演員的老同學也老是固執己見,所以片場的火藥味總是很濃。

有一天,導演因為幾個鏡頭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燒,對著自己的老同學大發脾氣,“我從來沒見過你這麼爛的演員!”

名演員一聽,臉色蒼白,愣住了。他走到休息室,不肯出來繼續拍戲。

經過眾人的勸說,導演摸著鼻子走到休息室,對老同學說:“你知道,人在生氣時,難免會口不擇言,可是冷靜下來想了想……”

名演員一聽,對方是來道歉的,不禁把頭抬得高高的。

導演一見他那副模樣,竟然支支吾吾的講不出後麵的話來,過了半天才補充說:“我……我想了想……還是覺得你是個很爛的演員!”

此話一出,後果可想而知了,名演員退出這部電影,兩人從此絕交。

後來,兩人在演藝圈奮鬥一生,年華老去。直到導演患了重病,臨死前要求見名演員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