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輯二十五 態度決定一切(2 / 3)

名演員聽了急忙趕到醫院,導演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才淚流滿麵地對他說:“我發誓,你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好的演員!”

導演注視著老同學,含笑而逝。兩人多年的心結,終於冰釋,隻可惜晚了一些。

人總該要勇於及時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掩飾自己的錯誤,將會犯更大的錯誤。如同人們為了一句謊言,會用更多的謊言來掩飾一樣。

9.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

編輯部有一位美編,人物肖像畫得非常好。公司裏的每個同事他幾乎都給畫過,可奇怪的是,他卻從未給自己畫過一張肖像。問及原因,他說畫不好。

這讓同事不禁心生詫異:“這有什麼難的?”

他笑著回答說:“畫別人,即使是一個陌生人,隻要仔細觀察,捕捉到他最細微的神態特征,就必定能把他畫好。可是畫自己,卻怎麼也畫不好。做個遊戲吧,你閉上眼睛,試試回憶一下母親的模樣。”

同事照做了,母親慈愛的眼神,溫暖的笑容便浮現在麵前。

美編忽然對同事說:“現在,想象一下你自己。”

咦,思維在瞬間仿佛忽然凝滯了。同事隻記得自己穿什麼衣服,卻怎麼也記不起眉毛、眼睛具體的樣子。同事終於明白這位美編的苦衷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不了解的人,竟然是我們自己!

美編接著說:“也許我得借別人的畫筆給自己畫一幅像,然後把自己當成別人來欣賞、挑剔、把握,那樣,我或許就可以成功地為自己畫一幅像了。”美編的話讓同事們感悟很多。

別人眼中的你什麼樣?聽聽別人怎樣評論,也許那才是更真實的你。在很多時候,看清自己比看清別人更難。此刻,何不用別人的眼睛去看看我們自己。

10.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

有兩個行走在沙漠的商人,經過多日跋涉,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

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怨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

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渴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對生活充滿感恩,友好地對待他人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會是幸福的。

11.沒有所謂的天才與笨蛋

若幹年前,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一項為期6周的“老鼠通過迷陣吃幹酪”的實驗。實驗的對象是3組學生與3組老鼠。

他對第一組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大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老鼠非常聰明,它們將迅速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幹酪,所以你們必須多買一些幹酪放在終點。”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和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老鼠雖不太聰明,也不太愚笨,它們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幹酪。隻是因為它們的智能平平,所以不要對他們期望太高。”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愚笨的老鼠在一起。這群老鼠笨極了。因此它們的表現會很差,如果它們能通過迷陣到達終點,那是意外,所以,你們根本不用準備幹酪。”

6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迅速通過迷陣,很快就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了終點,不過速度很緩慢。至於愚笨的老鼠,隻有一隻通過迷陣,達到終點。

有趣的是,在這項實驗中,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老鼠與愚笨老鼠。它們通通是一窩普通的老鼠。

追求目標(幹酪)能產生神奇的力量。你對目標追求的態度決定了你是天才的,或是愚笨的。

12.心存感恩海闊天空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被盜,丟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

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它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13.在馬糞中尋找小紅馬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玩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紅馬呢!”

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14.人生如水

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誌,別人讓他去請教智者。

智者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智者不答,隻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智者無語,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邊的花瓶。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智者搖頭,輕輕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這個人陷入了沉默與思考。智者彎腰抓起一把沙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有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無法改變!”這人說完,緊盯著智者的眼睛,他現在急於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這樣。”智者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畢,智者出門,這人隨後。在屋簷下,智者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剛才智者觸摸過的地方,他感到有一個凹處。他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藏著什麼玄機。

智者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應該像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出現‘小窩’。”智者說:“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人生如水,我們隻有盡力適應環境,同時也要努力改變環境,才有可能實現抱負。

15.何必去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麵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麵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拿回房間裏的時候,裏麵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隻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把心靈的窗戶打開,世界的陽光就會照射進來;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