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課是——“不再追尋”!
——印度教哲學家克裏希納穆提
1.尋找人生的金幣
夜晚,一個人在房間裏四處搜索著什麼東西。
有一個人問道:“你在尋找什麼呢?”
“我丟了一枚金幣。”他回答。
“你把它丟在客廳了,還是廚房了?”第二個人問。
“都不是。我把它丟在了房間外麵的草坪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為什麼不到外麵去找呢?”
“因為那裏沒有燈光。”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錯誤的地方怎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若要有所收獲,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向。
2.別讓恐懼害了你
二戰期間,德國科學家為了執行希特勒的命令,做了一項慘無人道的心理實驗。他們告訴一位俘虜:將在他身上做一項實驗——割斷動脈,看他血流光後的生理反應。
士兵把戰俘綁在實驗台上,用黑布蒙了眼睛,然後用很薄的冰塊在他腕上劃了一下。同時,科學家在他的手腕上放了一個吊瓶——瓶裏的水跟人體血液同溫,吊瓶管子的一端,放在這個戰俘的手腕上方。水從他的手腕慢慢地流下,滴到下麵放著的一個鐵桶裏。這個戰俘聽著“滴答”、“滴答”的水聲,以為是自己的血在往外流。然而,他的手腕並沒有被劃破。
過了一個小時,這個戰俘真的死了,他死去的反應跟失血而死的人一模一樣。他相信自己被放了血,因恐懼導致死亡。
人們通常都是被自己的相信或懷疑的東西所戰勝。人的潛意識分不清事情的真假,任何的想象,隻要不斷地重複,都有可能變為現實。
3.不斷丟棄你的錯誤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辦公室的那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麼用具。
愛因斯坦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
“為什麼要大的?”
“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追求卓越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丟棄錯誤的過程。丟棄錯誤,我們才會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4.找到關鍵點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要排除一台大型發動機的故障,請了很多人都束手無策,最後請來了德國著名的電機專家斯坦門茨。
斯坦門茨圍著機器轉了兩圈後,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的某處畫了一個“×”,然後吩咐公司負責人說:“把做記號處的線匝減少16匝。”難題迎刃而解,斯坦門茨索要了1萬美元的報酬。
許多人不解地議論紛紛,說畫一個“×”就要1萬美元,實在是太多了。斯坦門茨回答道:“用粉筆畫一個‘×’,值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值9999美元。”
此語一出,眾人皆默然。
畫“×”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知道具體在哪裏畫“×”卻是極少數人才具備的才能。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卻很少在心底問過:自己是否具備獲取高報酬的本領?
5.沒有一次旅途絕對完美
一位膽小如鼠的騎士將要進行一次遠途旅行。
他竭盡所能準備好應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帶了一把劍和一副盔甲,為的是對付他遇到的敵手;一大瓶藥膏,為防太陽曬傷皮膚或被藤條剮傷皮膚;一把斧子,用來砍木柴;一頂帳篷、一條毯子、鍋和盤子以及喂馬的草料。
他終於上路了——丁丁,當當,咕咕,咚咚,好像一座難以移動的廢物堆。
當他走到一座破木橋的中間時,橋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馬都掉入河中,淹死了。臨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帶一個救生筏。
世界上根本沒有一次就完全準備好的時候。等你全部準備好了,恐怕事情本身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一個人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光有細致周全的計劃是不夠的,還必須敢於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戰勝自己。
6.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
著名的音樂家托馬斯?傑斐遜其貌不揚,他在向妻子瑪莎求婚時,還有兩位情敵也在追求她。
一個星期天,傑斐遜的兩個情敵在瑪莎的家門口碰上了。於是,他們準備聯合起來羞辱傑斐遜。可是,這時門裏傳來優美的小提琴聲,還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在伴唱。
如水的樂曲在房屋周遭流淌著,兩個情敵此時竟然沒有勇氣去推瑪莎家的門,他們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傑斐遜並不完美,也不出眾,但是他有小提琴和音樂才華,他就不可戰勝了。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能坦然麵對。
7.錢不是幸福的全部
有一位傾國傾城的美貌少女,因一心迷戀錢財,貪圖安逸的生活,就答應嫁給一個富商。這個富商跟她爺爺一般大,整天隻知道發財賺錢。
新婚時,少女生活在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裏。後來,她的內心充滿了空虛,豪華的住宅、盛大的宴會再也提不起她的精神了,整天以淚洗麵,悲苦難言。後來她的朋友問她:“你那麼年輕貌美,生活一定很幸福吧?”
“哪裏,事事不順心,我們之間事事都有爭議。”
“難道就沒有一致的時候嗎?”
“有,那次家裏失火,我們倒是一齊跑出來的。”
有了錢不一定等於就有了幸福。因為,幸福其實——不一定真的需要有多少錢。
8.你看到了什麼
兩個人結伴到山裏去露營。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個人問另一個人:“你看到了什麼?”
另一個人回答:“我看到滿天的星星,深深感覺到宇宙的浩瀚,造物主的偉大,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的渺小和短暫……那你看到什麼了?”
那個先開口說話的人冷冷地說:“我看見有人把我們的帳篷偷走了。”
隻看星星不顧眼前的純浪漫主義者可能會被凍死餓死,而完全埋頭於事務,沒有想象力的現實主義者卻又太枯燥乏味。完美人生需要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
9.佛無處不在
有個年輕人離別了母親,來到深山,想要拜菩薩以修得正果。在路上,他向一個老和尚問路:“請問大師,哪裏有得道的菩薩?”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輕人,緩緩地說:“與其去找菩薩,還不如去找佛。”
年輕人頓時來了興趣,忙問:“請問哪裏有佛?”
老和尚說:“你現在就回家去,在路上有個人會披著衣服,反穿著鞋子來接你,那個人就是佛。”
年輕人拜謝了老和尚,開始啟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著老和尚說的那個人,可是他已經快到家了,那個人也沒出現。年輕人又氣又悔,以為是老和尚欺騙了他。
等他回到家時,夜已經很深了。他灰心喪氣地抬手敲門。他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連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亂中連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心裏也立刻覺悟了。
珍惜你的擁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你便成了佛。珍惜你的家,帶著一顆惜福的心上路,你才會越走越紮實。因為,你的根紮在了大地上,紮進了泥土裏。
10.經驗和技術同樣重要
村裏有位捕魚的老人,因為捕魚技術特別好,人們都稱他為“漁王”。令漁王傷心的是,他兒子的捕魚技術卻十分平庸。
一次,漁王向一位路過他家的客人抱怨自己的苦惱:“從小開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樣撒網,怎樣捉魚。我把一個捕魚人所有的本領全教給了他,又把我自己多年總結的經驗一點不漏地傳授給了他。可令我想不通的是,他的技術還不如其他一般漁民的兒子。”
客人聽了,想了一會兒,問:“他每次出海都跟著你嗎?”
“那當然!”漁王說,“為了不讓他走彎路,我一直在他旁邊教導,親自指揮他捕魚。”
客人點點頭,說:“這就是了。你雖然教給他一流的捕魚技術,卻忘了讓他自己去吸取經驗和教訓。要知道,無論幹什麼事情,經驗教訓和知識技術同樣的重要。”
知識和技術是讓你明白道理的,這些隻要找到老師就可以學到。經驗和教訓卻是靠你自己去親身體驗和感受的,這才是你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隻是,我們通常低估了經驗教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