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輯二十九 辦法總比問題多(3 / 3)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可惜大多數人均未能體認到這一點,等到出現重大損失才尋求彌補,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18.相信夢想

兩條歡天喜地的小河,發源於同一高山,都非常向往遠方的大海。於是,他們相約一起去尋找大海。當他們經過了山林幽穀、翠綠草原之後,一片幹荒的沙漠卻阻隔了他們流向大海的去路。麵對這片荒漠,他們一籌莫展。

倘若不顧一切往前奔流,他們的身體一定會被幹荒的沙漠吸幹;若是就此停滯不前,就永遠也到達不了向往已久的自由的大海。於是,他們相對歎息,正在此時,雲彩仙女聞聲而至,向他們提出了一個走出困境的建議。

雲彩仙女讓他們先化為蒸汽,然後由她帶領著他們穿越沙漠,走向大海。第一條河絕望地認為這種辦法絕對不行,執意不肯按照雲彩仙女的辦法去做,隻是宿命地流向前方,最後被無情的沙漠吞噬了。而另一條河卻毅然化成了蒸汽,由雲彩仙女牽引著越過沙漠,然後隨著暴雨降落下來,還原成河水流到大海,最終實現自己投入大海懷抱的夢想。

麵對生活的困境,我們應該像第二條小河一樣,堅信一切困難、挫折、失敗都統統會過去。若想讓夢想變為現實,你得在心中相信夢想——可以變成現實。

19.子非魚,安知魚乎

一個學生來找老師,抱怨班裏有某人特討厭,總喜歡跟他比,影響了他的學習。

老師問這學生,你喜歡吃蘋果嗎?學生愕然,但還是回答:“不喜歡,但喜歡吃雪梨。”

“你不喜歡吃蘋果?”

“對。”

“那有沒有人喜歡吃蘋果?”

“當然有!”

“那你不喜歡吃蘋果是蘋果的錯嗎?”

學生笑笑說:“當然不是!”

“那你不喜歡他是他的錯嗎?”

……

“你喜歡吃雪梨?”

“對!”

“如果你的好友來了,你會請他吃嗎?”

“會啊!”

“你怎麼知道他愛吃呢?”

“問唄!”

“那還好,但很多人就不是這樣,覺得自己喜歡就以為他人也喜歡。”

自己喜歡雪梨,以為魚也會喜歡,所以當成魚餌放在釣鉤上去釣魚,魚兒總是不上鉤,於是就埋怨,這魚兒怎麼回事?古人說,子非魚,安知魚乎?

20.太容易到手的東西往往沒人珍惜

一位遊人到鄉間旅行,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簷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以夠得著的屋簷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太容易到手的東西往往沒人珍惜。很多時候,一個頭銜、一點獎勵,哪怕官職再小、獎品再薄,也不要輕易授人,最好能夠激勵別人通過公平競爭去獲得。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

21.以靜製動

周宣王很喜歡觀看鬥雞。他的門下有位專門馴養鬥雞的紀浪子。

有一天,有人從外地送來一隻很強壯的鬥雞給國王,周宣王很高興地將它交給了紀浪子。

過了幾天,周宣王便問道:“幾天前交給你的鬥雞,你將它訓練得怎樣了?可以上場比鬥了嗎?”

紀浪子說:“還不可以,因為這隻雞血氣方剛,鬥誌高昂,還不宜上場。”

再過幾天,急性的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浪子回答說:“還不能上場。因為這隻雞,看到其他雞的影子,就會衝動,所以還不能上場。”

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這回,紀浪子便說:“可以了!因為當它看到其他鬥雞,聽到它們的聲音時,一動也不動,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像木雞一樣,現在可以上場了!”

於是,周宣王便用這隻雞去參加鬥雞,它一上場就穩穩站立,毫無擺動,即使其他鬥雞在它身邊百般挑逗,它仍然無動於衷。以眼睛注視對方,對方被嚇得自然後退,沒有一隻雞敢向它挑戰。

當別人對我們的建議或言論提出異議時,不要輕易動怒,應心平氣和地聆聽,有時則應大智若愚,發揮鬥雞的心理戰術——以靜製動,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2.在腳下多墊些磚頭

大學剛畢業那會兒,王先生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林區小鎮當教師,工資低得可憐。其實王先生有著不少優勢呢,教學基本功不錯,還擅長寫作。王先生一邊抱怨命運不公,一邊羨慕那些擁有一份體麵的工作和優厚薪水的同窗。這樣一來,不僅對工作沒了熱情,而且連寫作也沒興趣。王先生整天琢磨著“跳槽”,幻想能有機會換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也拿一份優厚的報酬。

就這樣兩年時間匆匆過去了,王先生的本職工作幹得一塌糊塗,寫作上也沒有什麼收獲。這期間,王先生試著聯係了幾個自己喜歡的單位,但最終沒有一個接納他。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王先生一直想改變的命運。

那天學校開運動會,這在文化活動極其貧乏的小鎮,無疑是件大事,因而前來觀看的人特別多。小小的操場四周很快圍出一道密不透風的環形人牆。

王先生來晚了,站在人牆後麵,翹起腳也看不到裏麵熱鬧的情景。這時,身旁一個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王先生的視線。隻見他一趟趟地從不遠處搬來磚頭,在那厚厚的人牆後麵,耐心地壘著一個台子,一層又一層,足有半米高。王先生不知道他壘這個台子花了多長時間,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賽,但他登上那個自己壘起的台子時,衝王先生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卻是那樣的清楚。

刹那間,王先生的心被震了一下——多麼簡單的事情啊:要想越過密密的人牆看到精彩的比賽,隻要在腳下多墊些磚頭。

從此以後,王先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很快,王先生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他所編寫的各類教材教輔書接連出版,各種令人羨慕的榮譽紛紛落到王先生的頭上。業餘時間,王先生不輟筆耕,各類文學作品頻繁地見諸報刊,成了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如今,王先生已被調至自己喜歡的中專學校任職。

一個有理想的人隻要不辭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多墊些“磚頭”,就一定能夠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風景,摘到掛在高處的那些誘人的果實。

23.先製造出矛盾來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己經賣給牙醫一支牙刷,賣給麵包師一個麵包,賣給瞎子一台電視機。但他的朋友對他說:“隻有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你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於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裏來到北方,那裏是一片隻有駝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隻駝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麵具。”

“這裏的空氣這樣清新,我要它幹什麼!”駝鹿說。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防毒麵具。”

“真遺憾,可我並不需要。”

“您稍候,”推銷員說,“您已經需要一個了。”說著他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廠。“你真是發瘋了!”他的朋友說。“不,我隻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

當工廠建成後,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不久,駝鹿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麵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真是個好東西啊!”推銷員興奮地說。

駝鹿說:“別的駝鹿現在也需要防毒麵具,你還有嗎?”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可是你的工廠裏生產什麼呢?”駝鹿好奇地問。

“防毒麵具。”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地回答。

需求有時候是製造出來的,解決矛盾的高手往往先製造出矛盾來。